虽然科举已经结束,但仍旧有许多人在此往来。
毕竟科举不是一锤子买卖,等到两年多后,还会有下一次科举。
那些有心于此的读书人,自然要抓紧时间。之前他们可以说太过匆忙,所以没有做好准备,但下一次却不能用这个借口了。
可以想象,下一次的科举竞争必然更加激烈。因为所有人都意识到,朝廷并非玩笑,而是认真的。
科举是通过能力来选拔人才,只要才学足够出众,自然能够脱颖而出。
和惠民书店一样的,还有大隋报。
要知道,先前科举的名单,竟然是通过大隋报来公布的,就这一招,立刻让天下人感受到朝廷对大隋报的重视。
并且,除了科举之外,这大隋报上还会公布其他朝廷政令,以及各地的消息。可以说朝廷的态度,都在大隋报上表现出来。
所以大隋报声名鹊起,后面每次发布,都会有无数人争相前来购买。
不过是一份报纸,又用不了多少钱,哪怕是了解天下大事,也足够了。
而这一日。
人群纷扰中,有读书人发现了最新一期的大隋报。
大隋报的发布,自然是有时间的,往常都是一个月一次,但这份最新的大隋报,却是提前发布,岂不是令人疑惑?
其中的伙计,也是开口说道:
“诸位且看,这是最新的大隋报,漠北都护府传来急报,漠北各部究竟发生什么变故,请诸位买报观之。”
在场读书人听得一愣一愣的,但这显然不是最重要的。
众多读书人,都被伙计之言吸引了注意,漠北都护府出事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众人皆是迫不及待,想要买一份大隋报仔细看看。
这种感觉,实在是令人心痒难耐。
对这些读书人来说,他们自然是关心国家大事,因为他们本就将自己当做朝廷的一员,只是还差临门一脚罢了。
如果没有入仕为官的想法,恐怕这些读书人也不会出现于此。
所以,他们在得知漠北消息时才会如此急切,这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很快,有人买到了大隋报,便是匆匆出了惠民书店,找了个僻静的地方查看起来。
这时候,正好在旁边的书生,也是陆续凑上前来,想要看看这最新的大隋报中,到底是说了什么消息。
“漠北都护府……什么,竟然是这始毕可汗,当初他不是被镇国王生擒,然后带回了大兴城吗?”
此人看着报中内容,忍不住惊叹道。
旁边之人则是提醒道:
“这位兄台难道不知道,虽然始毕可汗被俘虏至大兴,但是在李渊反贼逃离时,也被顺便带走了。
所以,这始毕可汗应该是在李渊那边才对,兄台方才之言到底是什么意思,难不成是始毕可汗回到突厥了?”
这读书人恍然大悟,他捋了捋思绪,便是顺便向旁人解释道:
“诸位且看,这是漠北都护府传来急报,昔日突厥始毕可汗,竟然出现在漠北之地,勾结几个部落作乱。
按照这位兄台之言,恐怕这都是那李渊的阴谋,就是为了扶持突厥,与我大隋为敌,这等狗贼,当真是可恨至极!”
说到这里,这名读书人面露愤怒之色,他们都是大隋子民,也是汉人,可是李渊却勾结突厥,岂不是可笑?
旁边之人亦是连连点头,在朝廷推行科举之后,读书人自然是心向朝廷,心向大隋,所以在这件事上,根本不需要考虑。
他们的立场无比坚定,一时间,竟是对李渊等人口诛笔伐起来。
虽然他们在此议论,影响不到李渊分毫,可是有朝一日,李渊真的想回来,那他必将颜面尽失。
而这样的场景,显然不止发生在一个地方,随着大隋报的进一步售卖,越来越多人都在谈论此事。
有人对朝廷决断,表示绝对的支持。
朝廷为了天下百姓,是那么的果决,镇国王何等人物,却也亲自领兵出征。
所有人都相信,以马展的实力,这些乱臣贼子,根本不堪一击。始毕可汗胆敢在漠北作乱,无非是自取灭亡。
当初杨广没有杀了始毕可汗,但这一次,如果始毕可汗重蹈覆辙,那等待他的,将会是令人绝望的结局。
而关注到此事的,自然不只是这些读书人,哪怕是寻常百姓,也有来买报纸的。
在这个时代,识字率并不算太高,所以很多人就算买了书,也看不懂意思。
但报纸就不一样了,在创建大隋报时,马展就已经和丁良说过了。
报纸之上的内容,在保证朝廷的威严时,也要尽可能的通俗。
马展这样做,就是要让更多人都能看得懂报纸上的消息,知道当今天下发生何事,以及朝廷所推行的各项政策。
如果就连报纸都如此深奥,朝廷与百姓之间的联系,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