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扶宋从皇帝住我家开始 > 第七十六章 贵州刺史的一天(上)

第七十六章 贵州刺史的一天(上)(1/2)

    临安府,长安坊。

    长安坊位于皇城御街东,此地本无民坊,于宝庆年间兴建长安侯府而得名,后来全平章请旨圣恩将亲卫营残退之士移居此地,渐而民生兴起。

    淳佑年后,武勋们争相在此地建宅,譬如:

    六路总钤辖,伊洛安抚使,已故忠襄公孟珙的少保府。

    两淮宣抚使,光?大夫,当朝枢密使冀国公赵葵的太尉府。

    沿江制置使,宝文阁大学士,已故仪同三司杜杲的尚书府。

    四川安抚制置大使,资政阁大学士,蕲春侯余玠的使相府。

    西凉制置使、同知枢密院事,秘阁大学士曹友闻的栗亭侯府。

    西京都统制,大同府知府,枢密院都承旨刘整的邓县侯府。

    蓟州总节制、河北军钤辖,蓟州知州事,枢密院都承旨王坚的积石县侯府……

    长安侯府坐北朝南,朱红高墙,门前八阶,院落联排更胜京尹衙门,亭台楼阁欲比皇宫大内。墙内有街可驰马,院中有湖可泛舟,来往戴甲之士皆为禁军精锐,左右奴婢仆从数以千计。

    赵宋权贵第一家、临安城中第一府、小皇宫、小枢密院、开府应班可设文武,尤胜亲王郡王。

    踏阶而上,门楣高挂“雍王府”。

    过回廊,前三进院全是公事所,枢密使、三省六部、两督两衙、四十余正司的官吏都是这里的常客。

    有道是六品以下不入门,就算是入了门也不一定能见到正主。

    耳房侧有一小道通后宅诸院,乃雍王亲眷居所。

    全平章有一正妻一妾。

    正妻是原户部侍郎汪纲的孙女汪沁,汪沁育有二子。

    长子全执,现任秘阁直学士,明州通判。

    次子全肃,现任武功郎,禁军都虞候。

    妾为黄定喜,卑贱出身,是荣王府前王妃李氏的配嫁女。

    黄定喜育有一子,名曰全启,家中行三,又称全三郎。

    全启年十五,疏眉高额,个子高挑。年少瘦弱多病,幸有汪沁悉心照拂,视若己出,方才茁壮成长。

    后而厌学少慧,全绩三日一训,五日一打,硬生生的打成了乖巧子,诗书经义中等,好歹明辨事理。

    全启今日依旧早起,去了后堂向汪沁请安。

    汪沁年近五旬依旧光彩靓丽,华服着身雍容华贵,气质温婉,多年主母生涯让其早已不复当年性格。

    “三郎,今日来的这么早,可曾用过饭?”汪沁的长子在外地为官,次子也是从早到晚不着家,所以对全启更为上心。

    “多谢母亲挂念,孩儿吃过了。”

    全启对汪沁发自于内心的尊敬,但还是很难将其视若生母,总有一些疏离感。

    “吃过便好,近来宫中送来一些蜀锦,待晚些时侯让人给你裁量几件衣物。”汪沁自然能察觉到全启刻意留的分寸,但她也不强求,一切顺其自然便好。

    “是。”全启拱手施礼再道:“父亲已去了公廨吗?”

    “他哪有那么勤快!多半又去钓鱼了。”汪沁谈及全绩多是嗔怪,其实心中欢喜的紧,近些年来全绩大幅度削减具体事务的处理,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当然也染上了钓鱼的恶习,三天两头的往城外跑。

    “父亲戎马半生,却也难得休闲,母亲切莫因此生气。”

    全启心中全绩的形象一直伟岸巍峨的,他也因有这样一个父亲无比自豪。

    “谁与他生这闲气,你父亲确实辛苦了半辈子,老来有这闲心,我也便随他去了。”汪沁眼中幸福藏不住,此生唯他而已。

    全启与汪沁闲谈了一会,全启告退去别院向生母黄定喜请安。

    全启入院没了拘束,直入堂中:“娘,孩儿来了。”

    黄定喜正在用饭,小口小口的喝着粥,看似没什么胃口,见到全启才挤出一些笑容:“三郎,快坐下吃饭。”

    全启也不客气,上手抓了个酥瓶,边吃边道:“娘,父亲昨日是不是来过?”

    从全启记事以来,全绩很少来别院,过夜更是一次都没有过,全启的理解就是娘失了宠,父亲厌倦了。

    “王爷来过。”

    全启一家中只有黄定喜称全绩为王爷,自持卑微谦逊,从不与汪沁争宠,但全启能从娘亲的行为中看出她很爱父亲,爱的自卑,爱的羞愧。

    “父亲来是有什么事吗?”全启问道。

    黄定喜看了看全启,伸手去摸全启的脸庞,笑的很苦涩,眼中满是歉意:“三郎,王爷让你去一趟荣王府,娘就不去了,娘在雍王府住习惯了,这辈子也不想离开。”

    “父亲为什么不直接与我说?”

    全启感觉娘亲今日很奇怪:什么叫做她不去荣王府?二叔父府上发生了什么大事吗?

    又说什么在家中住习惯了,难不成有人要赶娘亲走?

    “王爷说接下来的路要三郎自己走了,旁人作不了主,更不能作主。”黄定喜留了一半的话没有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