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寄予厚望的藏宝图,像他预料的那样,遇到了破解难题。
而据最新情报,在前线作战的官兵,已经因为军饷拖延时间过长,出现了很多怨言。这些官兵,是大明能否阻止匪患向外漫延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他们因军饷问题闹情绪,不战自乱,后果不堪设想。
祟祯看起来面色憔悴,眼圈发黑,这是他这些天思虑过多,没睡好觉造成的。压力山大,连笑都带有苦涩的味道。
当这个皇帝也太不容易了,连张信看了都觉得心痛。
临别,崇祯又特别问了徐方的情况,看来,他己把目光盯在了魏忠贤陵墓中的财宝身上。
当听说仍没消息时,崇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从皇宫出来,张信的心情变得格外沉重。
回到东厂后,他立即去了马棚。直接来到那匹身上带有斑点的红马身边。这匹马是英姑从三河寨骑来的,脚力很好,罗英也熟悉它性情,是送给她的最好礼物。
当她把马匹送到寺院时,罗英已经把应带的东西准备完毕,正在寺门口焦急地等着他。
此刻的她,一身短衣裙。腰上挂着一把剑,英姿勃发,就像一个侠女。身上斜挂一个包袱,一副要出远门的样子。
他从张信手里接过马,一刻也没有停留,向二人说了声保重,翻身上马,疾驰而去。
直到看不到她的影子,张信才收回了目光。
“慧净法师现在情况怎么样了?”她问英姑。
“比起前几天,不但没有好,看上去反而更严重了。”
张信提议到房内看看,得到同意。
东厢房共有三个房间,外则以前是空置的,现在是罗英和英姑的住房。
中间房间是慧净住的,这儿是他几十年生活起居的地方。本来她很受干净,房间打扫得一尘不染。窗台上还养有花,一进屋便有浓浓的花香味,特别地温馨。
可是现在一切都变了。
除了杂乱不堪,空气中还弥漫着草药难闻的味道。
一张木质的大床上,一个干瘦的老人,正在昏睡。
虽然是白天,老人床头前仍点着一根蜡烛。
蜡烛已燃烧过半。
烛光下的老人,脸色惨白的可怕,如果他不是嘴还在微微张动,看上去就像一个死人。
空气中弥漫着死亡的气息,老人的生命己进入了倒计时,能坚持到蜡烛燃完就是一件幸事了。
气氛使人极度地不适。
张信轻轻地呼唤了几声大师,没有回音,便从屋里走了出来。
外面的空气好多了,使人心头一爽。:
“她时间不多了,”张信说,“按理说,我应该守这儿,送老人最后一程。可是我又太忙,这样吧,我回去后,马上安排两个人来,帮助你来操持老人的后事。”
英姑表示感谢,把他送到大门外,目送他远去,才又回到了房间。
到了晚上,情况发生了变化。
已经昏迷了几天的慧净,醒了过来。和往常不同,她的头脑变得特别地清醒,和发病前一样。
说自己饿了,想吃点东西。
并要求吃他平时最爱吃的,希望英姑给他做。
英姑感到心里特别不是滋味,眼泪忍不住流下来。
她知道,老人己到了最后的时刻,吃完这顿饭,可能就要上路了。
老人突然间变得如此清醒,并不是他病好了。经历过的人都知道,她这个样子就是人们俗称的回光返照,是人死亡前最后的清醒,通常时间不会太长。
病人会利用这个时间,与亲人告别,对自己的后事做个安排。把自己的牵挂,所有藏在心里的秘密,都说出来,以便心无所憾地走向另一个世界。
英姑知道,关键的时刻马上要到了。
在此之前,慧净一直在说,自己有不平凡的人生,是个有故事的人。她还有一笔财宝,这笔财宝在他生命快终结时,会说给英姑的,以作为她无偿照顾自己的回报。
反正她人就要走了,也没有别的亲人,留这些东西也没用了。送给英姑,也算是积德了。
这些钱一部分用做丧葬费用,其余的,就属于英姑个人的财产了。
慧净想吃的东西,正好有那种食材,英姑赶忙去做。
厨房就在隔壁,功夫不大,做好了。
香喷喷的,冒着热气,叫人很有食欲。
他把饭端到老人面前。
慧净只是头脑清醒了,但身体依旧很弱。
英姑把他扶起来,让她靠在床背上,开始给她喂东西。
慧净吃的很慢,仿佛这顿饭很有意义,值得品尝。
一碗饭,只剩了一点,示意不吃了,饱了。
“我马上要走了,”她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