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大唐:开局抬棺劝谏,李二气炸了 > 第27章 小日常,上门问罪

第27章 小日常,上门问罪(2/3)

魏叔玉苦着一张俊脸,“母后说什么就是什么!”

    李世民轻咳一声,长孙皇后领会到他的意思,带着女眷去了偏厅。

    一下子,正厅内变得安静下来。

    “玉儿,你没啥话想对朕讲?”

    魏叔玉揉着耳朵,故意左顾而言他,“恭喜父皇,听说波斯女奴与大宛马,让父皇赚得盆满钵满。”

    “额…”

    李世民不由笑骂一句:“少跟朕打马虎眼!拍卖之事虽好,但朕问的不是这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踱步至那幅未干的油画前,画中巧笑嫣然的晋阳公主,和魏叔玉亲昵相依在一起。

    “永嘉去而复返,你与她说了什么?还有杜荷、柴令武那几个不成器的,方才竟一同跑到两仪殿,主动请缨去北庭、里海那等苦寒之地戍边。

    你倒是好本事,连朕的姐妹和这些勋贵纨绔,都被你安排得明明白白。”

    魏叔玉心知此事瞒不过李世民,便也不再绕圈子。

    “父皇明鉴。儿臣不过是给他们指了条明路罢了。长安虽好,但勋贵子弟众多,荫职有限,难免有庸碌无为、惹是生非之辈。

    西域地广人稀、百废待兴,正是用人之际,也是建功立业、博取富贵的新天地。

    他们去了既能实边,又能为自己和家族挣个前程,总好过在长安斗鸡走马,惹您生气不是?”

    “至于永嘉姑姑……”

    魏叔玉略一沉吟,“儿臣只是与她分析一番利弊。

    窦姑丈戍边有功,同去碎叶既能彰显皇家恩宠,稳固边疆。

    也能…让一些不必要的风言风语,随时间淡去。于国于家,都是好事。”

    李世民转过身,目光锐利如鹰隼,殿内的气氛瞬间显得有些凝滞。

    “不必要的风言风语?”

    李世民的声音压低了几分,带着帝王特有的威严。

    “玉儿你实话告诉朕,永嘉和杨豫之…究竟到了何种地步?你知晓多少?”

    魏叔玉心中微凛,知道这才是李世民真正关心的问题。

    皇家丑闻,关乎天家颜面。尤其此刻西征大胜、万国来朝,李世民更是注重声誉之时。

    “父皇,空穴来风,未必无因。但具体如何,儿臣并无实据,也不愿深究。

    只是长安城说大不大,有些事既然儿臣能隐约听闻,难保不会有其他人捕风捉影。

    窦姑丈并非聋哑之人,而他又是刚毅勇猛之人。儿臣只是觉得,防微杜渐、未雨绸缪,让姑姑远离是非之地也不错。

    时间能掩盖许多东西,也能淡化许多事情。再说又不是永远戍边,在那边待个十年八载就行啦。”

    李世民沉默了片刻,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御案,发出沉闷的笃笃声。

    他何尝不知道永嘉的性子跳脱飞扬,与那杨豫之过往甚密,早有风言风语传入宫中。

    如今被魏叔玉隐晦点破,他心中已是信了七八分,一股怒火与失望涌上心头。

    “所以你便慷朕之慨,许出去二十万亩草场,替朕‘安排’好了朕的妹妹?”

    魏叔玉心里直骂麻麻批,狗东西太不要脸。

    “父皇这可冤枉死儿臣了。那里地广人稀,倘若没汉人过去的话,用不了几年又被胡杂给占去。”

    李世民看着他这副“委屈”的样子,气极反笑:

    “好个滑头的小子,倒把自己撇得干净!你可知二十万亩草场价值几何?朕的国库如今是宽裕了些,但也不是这般挥霍的!”

    “父皇,话不能这么说。”魏叔玉语气少有的正色。

    “碎叶乃至整个西域,地广人稀,那些土地空着也是空着。

    将其赏赐给愿意去扎根经营的功臣勋贵,看似是赏赐,实则是让他们替朝廷去开发、去镇守。

    他们要想从那草场获利,必然要投入人力物力去经营牧场、招募流民、建立村落、疏通商路。

    如此一来,朝廷不费一分一毫,便能让边疆迅速繁荣起来。人口增加,税赋渐丰,屏藩稳固。

    这岂是区区二十万亩荒地能换来的?这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啊,父皇!”

    李世民再次沉默,魏叔玉的话句句说在了他的心坎上。

    作为帝王,他首先考虑的是江山稳固。魏叔玉此举,确实是在用最小的代价,促进边疆的开发与利用。

    只是被这小子牵着鼻子走的感觉,实在有些不爽。

    良久。

    李世民哼了一声,算是默认了魏叔玉的处理方式。

    “杜荷、柴令武他们,你也打算如法炮制?”

    “机会均等嘛,父皇。”

    魏叔玉笑道:“他们既有心为国出力,陛下自然应鼓励。同样给予草场赏赐,让他们带着家将、部曲、资金前去开发。

    十几年后的北庭、里海等地,就能出现数个大唐勋贵建起来的牧场和贸易据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