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大唐:开局抬棺劝谏,李二气炸了 > 第22章 震惊,庞大的血脉

第22章 震惊,庞大的血脉(2/2)

时常停下来与驿丞、驿卒交谈,询问他们的生活、饷银发放、道路维护情况。

    得到的反馈都颇为积极,老兵们对眼下安身立命的工作充满感激,言语间对皇帝的忠诚溢于言表。

    更让李世民和大臣们感到震撼的,是驰道上络绎不绝的商队。

    不同于来时路上遇到的零星商旅,如今的驰道上,几乎都是满载货物的驼队和马车。

    有从中原运来的丝绸、瓷器、茶叶,有从西域运往长安的玉石、香料、毛皮、马匹、牛羊,甚至还有波斯的银器、地毯。

    商队规模大小不一,但都秩序井然。看到皇帝的仪仗,他们会提前避让到路边,恭敬地行礼等候。

    清脆的驼铃声叮叮当当,声响在戈壁滩上回荡,交织出一曲繁荣的交响乐。

    “怎...怎会有如此多的商贾?”唐俭看得眼花缭乱,忍不住惊叹。

    魏叔玉笑道:

    “路好走又安全,做生意的时间成本和风险大大降低,商人自然趋之若鹜。

    沿途驿站不仅能提供补给和保护,还有帮忙看管的临时仓库。如今这条驰道,已成为连接东西方的黄金通道。”

    归途变得不再枯燥。

    李世民和大臣们每日都在观察、讨论,驰道和驿站带来的军事、经济、政治效益,远远超出他们最初的想象。

    他们仿佛看到一条强有力的血脉,正将遥远的西域,与大唐长安紧密的连接在一起。

    队伍行进速度很快,加之驰道平坦,行程缩短了近三分之一。

    当看到巍峨的玉门关时,李世民竟生出一种恍如隔世之感。

    出去时,是探索与征服的兴奋;归来时,是满载见识和对未来蓝图的思考。

    过了玉门关,进入河西走廊,驰道网络愈发密集完善。人烟也逐渐稠密,到处都是一片祥和的美景。

    当车驾抵达长安城外,太子李承乾率领文武百官,早已在城外十里亭迎候。

    简单的迎接仪式后,李世民与魏叔玉皆归心似箭。

    得知长乐住在皇宫,魏叔玉直奔立政殿。长孙皇后早已得到消息,在殿外等候,脸上带着温柔的笑意。

    “叔玉见过母后。”

    长孙皇后贝齿紧咬,一把抓住魏叔玉的耳朵,狠狠的拧了下。

    “你个皮猴子,媳妇都不管就到处浪?”

    魏叔玉自然听出她的含沙射影,朝李世民挤眉弄眼。

    “父皇!”一略显臃肿的身影,在宫女的搀扶下出现在殿门口。

    正是长乐公主,她腹部高高隆起,脸色有些苍白。但看到李世民和魏叔玉,眼中顿时迸发出明亮的光彩。

    “夫人!”

    魏叔玉一个箭步冲上前,小心翼翼地扶住她。

    “你怎么出来了?快回去歇着。”

    “我没事,听到你们回来了,我高兴。”长乐看着魏叔玉,眼圈微微发红。

    看着女儿大腹便便的样子,又见她气色尚可,李世民心中一块大石落地。

    “不辛苦,不辛苦。看到朕的宝贝女儿好好的,比什么都强。快,快进殿坐下说话!”

    殿内。

    长乐细细打量着风尘仆仆的丈夫,问着西域的风物与见闻。

    魏叔玉坐在长乐身边,低声问着她的身体情况,眼神温柔得能滴出水来。

    他小心翼翼抚摸着隆起的腹部,感受着里面小生命的动静,一种即将为人父的喜悦和责任感充满心间。

    长孙皇后在一旁看着丈夫、女儿和女婿,脸上带着欣慰满足的笑容。

    殿内烛火温馨、茶香袅袅,与西域的戈壁风沙相比,此处的温馨宁静显得珍贵无比。

    看着女儿幸福的模样,李世民忽然觉得,放弃亲征昭武九姓的那点遗憾,彻底烟消云散了。

    魏叔玉同样觉得,一路的奔波劳顿,在此刻都得到最好的回报。

    长安的夜,温柔而静谧,准备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