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大唐:开局抬棺劝谏,李二气炸了 > 第58章 密信,震惊的冯盎

第58章 密信,震惊的冯盎(1/2)

    信纸是上好的宣纸,带着淡淡的墨香。

    字迹却并非想象中的龙飞凤舞,反而透着一股沉稳内敛的力道。

    “冯公台鉴:闻岭南有宵小作乱,蛮夷跳梁扰公清养,实为可恨。

    叔玉虽远在长安,心系南疆,亦忧公之贵体。公乃国之柱石,陛下股肱,万望珍重。

    些许疥癣之疾本不该扰公心神,然虑及公忠义之心,必欲亲平此乱以报君恩。

    叔玉不才,偶思一策。或可助公兵不血刃、犁庭扫穴,且可一劳永逸,永靖南疆……”

    冯盎冷哼一声。但“兵不血刃”、“犁庭扫穴”、“永靖南疆”这几个词却像带着钩子,吸引着他不由自主地往下看。

    “……叛军虽聚啸广州,声势看似浩大,然其根底不外乎二:

    其一,乃流窜之犹人,凶悍贪婪,然其性如豺狼,散则为民、聚则为盗。

    此等贪婪无根基之犹蛮,万不能让其成了气候。攻克广州后将他们全部打为奴隶,扩建岭南至中原的驰道!

    其二,乃岭南本地少数心怀叵测之豪酋、失意士人及被裹挟之愚民。

    此辈或因不满冯公威权,或因私利受损,或因受人蛊惑。

    其心不齐,其志不一,貌合神离,各怀鬼胎……”

    冯盎浑浊的眼睛眯起来,手指下意识地捻着胡须。

    魏叔玉这寥寥数语,竟将叛乱的根子剖析得如此清晰!

    这正是他躺在病榻上反复思量,却因身处局中、怒火攻心,而未能如此冷静归纳的症结所在。

    这年轻人,眼光倒是毒辣!

    “……故破局之要,不在强攻硬打,徒耗我大唐儿郎性命。

    而在于‘分化瓦解,攻心为上’。其核心是要令此二股势力,乃至叛军内部自相疑忌、自相残杀!”

    “自相残杀?”

    冯盎喃喃自语,浑浊的眼底闪过一丝精光。

    这思路与他一贯信奉的雷霆镇压,截然不同,却像道闪电劈开他心中的迷雾。

    “具体如何?”冯智玳见父亲神色变幻,忍不住低声问道。

    冯盎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惊疑,继续看下去:

    “计一:示敌以弱,骄其心志。 公可令前线诸军,假作畏战、收缩防线,甚至故意‘丢失’几处无关紧要的据点、粮仓。

    并放出风声,言公病笃,岭南军心涣散,无力征剿。此乃骄兵之计,叛军连胜之下必生轻慢之心,尤以贪婪之犹人为甚。

    彼时,其内部因分赃不均、争抢地盘而生龃龉,便是必然。公可密遣细作,混入其中,稍加挑拨,其隙自生。”

    冯盎的手指在信纸上敲了敲。这计策,有点意思。

    示弱不是他的风格。但若真能让那些贪婪成性的犹人,和各怀心思的本地叛军因争利而内讧,确实能省不少力气。

    “计二:离间犹酋,祸水南引。 犹人乃外寇,其首脑必非岭南本地豪强所能真正信任。

    公可密遣心腹死士乔装改扮,携带伪造之‘岭南豪酋密信’及重金,设法‘不慎’落入犹人手中。

    信中内容暗示本地豪酋已暗中与公联络,愿献上犹人首领头颅及部分缴获,换取朝廷赦免及日后利益。

    同时密信亦可提及,犹人劫掠所得之财宝,已被本地豪酋私吞藏匿于‘某处隐秘之地’。

    此计一出,犹人必疑惧交加,对本地盟友恨之入骨。内部为夺财宝及首领之位,亦可能生乱。

    彼时,犹人或反戈一击,或急于携财远遁,其势自溃。”

    “妙!”

    冯盎忍不住低喝一声,眼中爆发出久违的神采。

    魏叔玉一手离间计,简直是毒辣!

    利用犹人贪婪多疑的本性,伪造证据制造矛盾。

    凭空捏造一笔巨大的“藏匿财宝”,直接戳中叛军联盟最脆弱的信任纽带。

    魏驸马对人心的把握,竟如此精准狠辣!

    冯智玳在一旁也看得心惊肉跳,他当初偷看时就被此计震撼!

    “计三:釜底抽薪,赦胁安民。 对被裹挟的愚民及部分动摇之豪酋部曲,公当以岭南大都督之名,广发檄文告示,张贴于叛军控制区域边缘及交通要道。

    檄文需言辞恳切,申明朝廷恩威。首恶必诛,然胁从不同。

    凡能幡然醒悟弃暗投明者,无论军民,一律既往不咎。并许其归乡复业,官府给予种子农具,助其安生。

    若能擒杀犹人首领或叛军魁首来献者,更当重赏,赐予官职田宅。此乃攻心之利器,可动摇叛军根基。

    使其部众离心离德,不战自溃。公可令细作在叛军中大力宣扬此檄文,效果更佳。”

    冯盎忍不住暗暗喝彩。这条是堂堂正正的阳谋,分化瓦解基层力量,削弱叛军实力。

    与他之前的只知剿灭相比,魏叔玉的策略显然更注重“治本”,着眼于叛乱平息后的长治久安。

    赦免胁从,安抚民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