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多久,一台红旗带着徐谨言等人,来到了东华门的北池子大街。
没错,紧挨着故宫。
徐谨言掏出钥匙,打开了四合院的门。
看到这座院落,徐父不停地点头。
“就是脏了点。
是不是你在米国的时候,这里一直没人来打扫过?”
不过唯一不足的,就是院子里落叶和灰尘太多了。
一看就是长时间没住人。
徐父又摇了摇头。
“小是小了点,看起来也有年头了。
不过毕竟是京城,人王家会不会觉得寒酸啊?”
马上,徐父转过头看向了徐谨言。
“还有个大的,在西华门。
离得不远,婚事以后在那边办。
走,去屋里看看。”
徐谨言指了指西边,然后打开了房门。
让自家老父亲参观参观。
“嘶。。。
都是老物件儿啊!”
一进了主屋,徐父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说起来,徐父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人了。
在米国,徐谨言在帕纳的酒庄、比弗利的山庄和在马里波萨的超大庄园也是见过了。
尤其是帕纳的酒庄和比弗利山庄的别墅,光房子都占地好几亩,装修也奢华。
虽然自己住的是老破旧的小院,可做家长的就是这样。
自己住的差点,用的旧点,吃的一般点无所谓。
可孩子是能用好的就用好的。
所以一开始觉得这个院子小,也是正常。
可一看到屋子里的家具都是黄花梨的,瞬间就傻了眼。
在他看来,什么酒庄、什么别墅,都不如面前的黄花梨金贵。
“啧啧啧。。。
这可都是上好的黄花梨啊。。。
瞅瞅这纹路,瞅瞅这磨损,绝对的好东西!
你也太奢侈了,这种好东西不得收起来啊?”
还没等徐谨言开口,徐父就上前几步,摸着那套黄花梨的桌椅,感叹了起来。
“这才值一百块来着。。。
我在友谊商店淘来的旧货。
另一个院子里的,才是正儿八经的好东西。”
徐谨言摸了摸鼻子。
没想到徐父居然认得这些东西。
78年初,还没有去燕大报到的时候,文化馆给分了一套小房子。
因为屋子里空空的,再加上自己赚到了第一笔稿费,便去友谊商店淘了一套老家具。
当初,整个二楼全都是好东西,自己也才有机会只花了一百块,加几张家具券才换了回来。
也就是这几年了,再过几年,经济发展起来,有了钱,很多人就开始收藏这些老物件儿了。
那时候的价格,也是一年一个台阶,直到后世只能在成都才能看到那一串的零的震撼。
“还有好东西?”
徐父抬起头,有些不敢相信。
自己活了大半辈子了,也算是见过一些好东西,当即就怀疑了起来。
“我两年前去过一次,后来就没再去了。
这里看完了,咱们去那边看看。”
徐谨言点点头。
那套院子,最早是跟这套院子一起看的。
只是因为那套院子太大,自己当时没那么多钱,再加上不想欠人情。
干脆就买了这套。
可兜兜转转两年过去,那套院子,终究还是在去年的时候,借王老爷子的手,买了下来。
“嗯,看看去。”
这套院子真算起来,不算小,虽说是典型的一进院子,可占地也差不多刚好一亩。
北边三间正房,东西各三间厢房,南边有几间倒座房,目前是一间厨房,一间杂物房,其他闲置。
房间的主梁用的都是三四十公分的大木。
再加上门口有一对小的可怜、还不到膝盖高的青石小狮子蹲在基座上。
门框两侧下方是一对方形的门墩石,古称门当,门楣上方则固定着两枚雕有简单花纹的门簪,也叫户对,所谓的门当户对,就是从这里来的。
虽然没什么特别讲究的规格,可放在在古时候,中下层官员或普通的富裕商人住一家人也是说得过去的。
唯一让徐谨言不满的是,连卫生间都没有。
想上厕所,还得去胡同的公厕排队。
不过这种事情,别说现在了,就算在90年代,贵为天后,也得老老实实掂着屎尿盆子,去公厕呢。
说好,在京城不管是现在还是后世,都是拿得出手的。
到了以后,卖个大几千万也是轻轻松松。
说差,那也得看跟谁比。
要是跟西华门那套比,这个院子,就不值一提了。
三人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