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红楼梦明亡史全索隐 > 第296章 菊花诗解析3

第296章 菊花诗解析3(1/2)

    《供菊》枕霞旧友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表面意思是:我谈着琴,小酌几杯酒很是高兴,因为现在桌子上有了几瓶菊花,非常优美,有了她的点缀,这的环境都变的优雅了。

    这首叫做《供菊》,因此菊花是插在花瓶里,放在桌子上供起来的。

    背面就是在暗示这本书写出来了,我要好好的把她供起来,上一首《种菊》是说这本书已经写出来了,并且活了下来,所以这首先诗写自己心情很好,又是弹琴又是酌酒的。

    为什么心情如此好呢?因为几案上供着新书《红楼梦》,几案婷婷点缀幽。说的是桌案上摆着崭新的《红楼梦》抄本,点缀的整个环境都变得典雅了起来,心情自然也跟着变好了。

    颔联的意思是:与菊花隔开坐着,她的香气好像能看见一般,分成三条路径露出,我放下书本,对着书外的一片秋色。

    菊花指向这本书,那么我们读者与这本书之间,似乎总是有某种东西把我们隔开了一般,因为书中真正的内核是隐藏的很深的。

    三径露,取意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里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意思是园子里的三条小路就要荒芜了,松树和菊花还长在那里。

    “三径”是三条小路,那么这三条小路就是通往书中世界的三条路,当我们找到了这三条小路,就能真正的走进去,看到书中的菊花和松树。

    这三条小路代表《红楼梦》中的三条故事线,我们可以这么理解:一条是明面上的,一条是背面的,最后一条,是最难被发现的,需要先看到前面两个,它就是作者写这本书的故事线,作者是什么时候开始写的,大概是什么人,如何写的,都能在书中看到。

    同时,作者也希望这三条路都不要荒废了。

    颈联的大意是:在寒霜落下的清晨,在纸制的帐幕里,有一个新奇的梦,梦里花圃冷清,斜阳西照,我在里面梦忆过去,看到了菊花原来的样子。

    “纸帐”是以藤皮茧纸缝制的帐子。出自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背面是指在满清的统治下,用纸制作的帐幕里,有一个新奇的《红楼梦》。

    梦中的世界是华夏大地过去的事,是明朝的灭亡,我在梦境里重回故地,如同重新游历人生。这也是读者读懂这本书,与作者产生共鸣以后达到的状态。

    黛玉在评价的时候道:“据我看来,头一句好的是‘圃冷斜阳忆旧游’,这句背面傅粉。‘抛书人对一枝秋’已经妙绝,将供菊说完,没处再说,故翻回来想到未折未供之先,意思深透。”

    抛书人指写书的人,抛书人对一枝秋,已经在说写了书以后,面对现实世界的亡国遗民生活,所以说已经把供菊说完了。

    后面圃冷斜阳又从梦中回到了过去,背面敷粉指“圃冷”和“斜阳”都是代表末世明朝的意向。

    尾联大意是:我与菊花一样有着孤傲不群的性格,也是因为我们气味相投,桃李春风的繁华绝对不会淹没我们,也不会对那些荣华富贵有一丝留恋。

    表达了作者隐逸傲世,不愿像春风桃李那样随波逐流,而是选择了与菊花一样高洁的生活。就是不愿意出世,和其他一些文人一样,为满清效力而谋取荣华富贵。

    《咏菊》潇湘妃子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表面意思是:我无法控制自己,犹如诗魔附体一般,从早到晚都在想着如何写诗。

    欹,是斜靠着的意思,这句的意思就是有时绕着篱笆,有时倚靠着山石,独自低声的沉吟着。

    首联出现了一个词,“诗魔,”一般是指白居易,佛家将人们有所欲求的念头都说成是魔,宣扬的是修心养性用以降魔。

    白居易也学佛法,曾经在《闲吟》一诗中写到:“自从苦学空门法,销尽平生种种心。唯有诗魔未降得,每逢风月一闲吟。”

    是说我降伏了很多心魔,唯独没能降伏诗魔,也就是写诗的执念不受我控制,它自己会不停地冒出来。

    因此,白居易也有了“诗魔”的外号,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这些外号一样。

    林黛玉此处引用“诗魔”一词,就是要表达自己与白居易一样,想要写作的内心,也是无法抑制的。

    我们说写菊花诗就隐喻了作者写《红楼梦》的过程,那么这一句就是说作者写书的起因。

    黛玉在书中代表的是朱明的帝王,并且是崇祯这一脉的,此处就是崇祯的第三子,那么他想表达的就是,他学佛法,控制了一切执念,放下了一切,却唯独放不下要写这本书的执念。

    因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埋在心底无处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