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楚兵 > 第953章 何谓公平

第953章 何谓公平(2/2)

   楚源水之畔,赵军大纛下,

    但见一个身躯高大,天生异相的大将,怒不可遏的呵斥一个书生,

    “公平?公平个狗东西!一个个就知道争权夺利。”

    “老子就是不想回去听那些杂七杂八的话,”

    “打仗的时候挑三拣四,那时候拼命,怎么不敢抢硬骨头?怎么不说自己是武川勋贵?”

    想到这些,李信眼里的火气,几乎不加掩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圣武三年,恰逢玉璧城失利。

    当时,急需一员大将开括辽东,一个个推三阻四,最后只能保爷上。

    李信作为第二轮支援队伍,连续找了几十家,

    可这些人都在抢赵国利益,漠北利益。

    对于辽东那种高风险的事,这个没兵,那个有伤。总之就是千难万难。

    黑山大战,大凌河堡之战,

    白狼军跟朱雀军,竟然要驱使草原兵马跟高句丽人血战。

    那一年的心酸,李信跟何人去说?

    “今天要分功劳了,一个个就觉得不能比这个差,不能比那个差。”

    “真要比功劳,谁能比得过前线的勇士!”李信挥舞马鞭,指着程平火冒三丈道,

    “那些断腿、断手的士兵,那些终生残疾的人,他们现在除了十几亩薄田,一间小院,什么都没有。”

    “太平本是英雄定,何见英雄享太平!这对他们公平吗?”

    --------------

    幽州皇城。

    太极宫。

    东方升起第一缕朝阳时,

    太极宫里,透着人影的漆木地板光影斑驳。

    沐浴在晨光中,赵帝周云,独坐在偌大的太极宫龙榻,

    昨夜的腥风血雨,并没有影响武川雄主。

    昔日,河北、王台村、野狐滩,哪一次阵仗不比昨晚大,

    幽州剿贼对大赵皇帝来说,只不过是一次普通的行动而已。

    “哒-哒-哒……”

    官靴踏地之声,在偌大的太极宫回荡。

    听见声音,皇帝周云继续批改奏折,全程没有抬头。

    这个时候能进来,还不用通报的人,除了右相,还能是谁?

    “启禀陛下,昨夜幽州行动,抓住皇城司、绣衣使者、护龙司、天下各族细作,共计九千四百五十二人。”

    “其中,本部人员大约四千余名,其他五千人都是在幽州发展的下线。”

    “除了黑袍没找到,柳丹跟龙甲逃亡,其他高层人员,几乎一网打尽。”

    李宣的报告很详细,也列举了很多可能存在纰漏的地方。

    但令右相奇怪的是,皇帝似乎一点听的兴趣也没有。

    “宣子,做的好。”

    赵帝周云批改完一份关于黄河沿线的粮税建言后,

    抬头看了下方的丞相一眼,才不急不缓的道,

    “高佳人手里有一份绢布,等会你看了后,命兵部起草军令,快马给信儿送去。”

    大孝子脑子里面长了什么东西,周云怎么可能不知道?

    听到聚集兵马,赵国皇帝只觉得他又要整什么幺蛾子,造反从未想过。

    抛开父子之间的战场感情不论,

    就从利益出发,这一切也完全不合理。

    他是太子,他的母亲还是圣皇后,

    他们母子还有北疆、大漠。

    如此大的权柄,如此大的地盘,如此正统的太子,

    他造反?他自己造自己的反,将太子之位拱手造出去。

    “关中兵马大元帅?”李宣呢喃的念了出来。

    “行了,你辛苦了,退下吧。”皇帝周云挥挥手,示意李宣离去之前,多说了一句,

    “朕知道,他去关中,这个职位给不给,他都能做到。”

    广阔的太极宫。

    正当李宣思索几息,行赵国大礼,缓缓后退,准备转身之际,

    太极宫的龙榻上,忽然传来了周云口含天宪的帝言,

    “清河案里,是那方势力希望清河女死啊?”

    这个问题,皇帝明知故问,李宣是真不好答。

    但赵帝天言,李宣如何敢不答,

    漆木透影的大殿里,右相犹豫再三,斟酌再斟酌道,

    “应该……应该是一些不安分的武川青山族人。”

    “哼哼,避重就轻。”龙榻上,周云一声冷哼,斩钉截铁道,

    “既然如此,清河案朕就不管了,许遵跟魏行远怎么论是他们的事。”

    “科举在即,这是赵国第一次大科举,朕要着重此事。清河案给皇后决定!”

    ……

    ……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