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
赵皇城北宫。
赵国皇帝的御书房,跟楚、梁皇帝所追求的极致华贵不同。
赵帝周云更看重屋内的实用性,
而不是所谓的天子威仪,天家气象。
整个御书房,采用过去武川内寨习惯的黑漆木装饰。
只是素黑太过于冷血,
皇家工匠改用了大气磅礴的朱红色。
除赵帝周云背面的宫墙外,整个御书房三面,全部是巨大的镂空雕龙落地推门。
当所有推门打开时,
清风徐来,畅通无阻。
御书房主位上,皇帝的赵装龙袍,甚至都会被吹动。
赵人认为,气乃精之源!
故只有房屋通气,才能保障主人家的精气神。
所以,不仅仅是御书房为这种风格。
很多武川大族如今的房屋建设,
更多考虑漆木地板、落地推门,这种赵国宫廷式的建筑样式。
帝国精锐护卫,背对皇帝,立在御书房长廊,
就似血肉铸就的钢铁长城,保护赵国皇帝周云。
十二名文太监,在皇帝座下听用。
几十步外,御书房的底角侧位,还有六张桌台,
那里是六部宫廷值班郎官,方便周云有任何情况,随时与六部沟通。
李义目光锐利,在外巡视,作为武川护卫的最高长官,
他随时要关注皇帝御书房外的一举一动。
秦寄则是站在皇帝身后,贴身护卫安全。
这几年,赵帝周云对民族的丰功伟绩,秦寄看在眼里,
冉冉升起的赵国,数千万人的安居乐业,是皇帝周云的心血,
作为武将,他有幸能成为这个时代下的基石之一。
所以,秦寄决不允许任何人对皇帝产生威胁。
‘平原郡,北疆雁门子弟,有一批兵卒想要归乡,赵将封万山不允,这次闹的挺大。’
‘凉州与榆林郡的北漠道出现一批马贼,不知道是草原部落,还是西突厥、高昌,榆林郡守认为,是流贼的可能性不高。’
‘关中旱灾……’
“哼!关中今年,又有三个县闹旱灾?”周云看见了一封关中的奏书,不禁无奈叹息道,
“这些年,一直都是长安跟平城在补贴关中,陇西这个心病不除,关中永远在拖后腿。”
“不过……这个关中三县,旱灾也太频繁了。开国四年,四年全旱?”
御书房里,寂静无声。
右丞相李宣不在,自然没人敢回答赵帝提出的一些政治问题。
卓丽倾国的高佳人,今日穿的是一件素衣宫服。
她身姿婀娜,哪怕就是普通宫装,穿在她身上,也像是量身定做一样。
此刻,高佳人为皇帝沏茶的绝美身影,
就让同为女官的程春草,自叹不如。
“清河案怎么样了?”某一刻,高佳人弯腰时,皇帝周云冷不丁来了一句。
闻言,高佳行礼做福,不急不缓的道,
“李太师跟程太师,对于许大人和魏大人所提出的观点都很赞同。”
“他们的意思,清河案定了,就不改了。容后交由太傅焦仁门下省商议律法,以作为今后的法例。”
“可许遵不服,魏行远也不服。目前,他们想要武德殿御辩。”
御辩?
说好听点是御辩,说难听点,又要皇帝来和稀泥。
当然,崇让坊衙门还没开审时,
赵帝周云就已经知道,李岗和程知重是肯定搞不定的。
这个事,从二皇子坑爹开始,最终基本是由皇家来定。
“不过……”就在周云继续批阅奏书时,高佳人忽然又多说了一句。
“不过什么?”皇帝冷言。
“不过这里面,稍稍有一些渊源……”
高佳人说的很含蓄,但是皇帝周云是谁?
他一听就明白了,其中有猫腻,牵扯的人应该还是武川族人。
见皇帝挥手,示意高佳人继续,
高句丽来的渔女,可不怕得罪谁!她们高句丽遗族,眼里只有皇帝。
但谁能听,这个决定的权力是皇帝的。
高佳人行礼后,莲步款款,躬身贴耳,吐气如兰道,
“那个清河女,就是魏丘高坡的千儿。”
“这一切的渊源,还得从太师程知重大寿开始……”
“千儿?”闻言,皇帝周云脸色微变,闪过愠怒后,冷哼道,
“大声点,说出来。不……把卷宗拿来,念给朕听,这里没什么不能说的。”
“是!佳人遵旨。”
‘噗噗’的脚步声,在幽静的御书房,显得格外刺耳。
高佳人的话,不少武川护卫跟武川女官都听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