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的一知半解。
但是,
门口廊柱下,三个靠墙根,形象各异的书生,
却是眼神锐利,基本听明白了。
抛开其他政治因素不谈,杨炯认为,魏行远的做法是对的。
只是说,魏侍郎在杨炯看来,稍稍偏激了些,
法纪中,还有一条‘具体情况,具体论述’的原则,被魏行远忽略了。
而江南卢照邻与杨炯的看法,则正好相反,
他认为,许遵的做法是对的。
法纪一事,太过吹毛求疵,固执死板的咬文嚼字,才是真正的对法纪不尊。
严格上说,清河女之案,许遵判轻了一点点,
但上升到斩首的大罪恶上来,那是完全没必要的。
所以,就从这一条来看,地方郡守必须要一点点的赵法松动权。
“你们两个看事物的角度,稍稍的有点稚……直观了。你们要看问题的本源!”
闻言,人群拥挤中,卢照邻羽扇没办法挥,转头挤着人群行礼道,
“王兄大才,有何教我,大可直说。”
自从幽州楼后,卢照邻才知道,什么特么的叫倒了血霉。
这两个王八蛋身无分文,幽州楼一叙之后,就赖上了卢照邻。
吃穿用度,全部都是卢照邻买单。
且王勃此人,好华服,喜美食,还喜欢流连于柳楼、酒肆,挥霍无度,简直恶俗至极。
但有一说一,此人的才华,卢照邻是真服。
虽然杨炯也是法家大成者,自己也是江南才子,
但跟王勃的阅历相比,那差的太远了。
门廊大柱下,王勃潇洒的靠着柱子,见两位同伴看着自己,才悠悠的道,
“你们认为,许遵如何?魏行远如何?”
……
……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