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楚兵 > 第884章 鲜羊汤

第884章 鲜羊汤(2/3)



    萧曼汐看见,今日公子似乎特别开心,

    以往那种前路艰难、长叹短嘘的忧愁,在这游船上都散去了。

    她冥冥之中,有一种感觉。

    公子应该是放下了某种执念,

    此刻他与眼前幞头赵装的英俊男子论道,显得极为轻松。

    “重楼兄,来朕的赵国若何?咱们共创一个前所未有的的王朝!”

    竹简收好后,周云夹羊肉的时候,好似若无其事,冷不丁的来了一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闻听此言,杨重楼先是一愣,

    随后笑了笑,端碗示意道,

    “哈哈哈,多谢陛下美意。”

    “可重楼要是来了赵国,陛下那几位后妃美人,恐怕要置重楼于死地。”

    “再说大政官李宣、龙骧刘忠武,才能皆在杨某之上。赵国讲武堂更是人才济济,何需重楼呢?”

    刘忠武?李宣?

    赵国此二人,在杨重楼看来,其实才能非常恐怖。

    只不过,赵国皇帝周云太过耀眼,

    所以遮蔽了这两个大才的光芒。

    他们不仅善于兵事,更善于内政文事。

    刘忠武在关中地区,提出了商本论与平民论结合的思想,

    所以赵国关中大定的速度很快。

    而此事,李宣则坚持认为,必须完全遵从平民论。

    商贾逐利,善投机取巧,且毫无下限。

    若是让商贾得道,他们为达目的,甚至会收买文人墨客,颠倒黑白。

    北疆大政官的主张,在他执政期间的行事就能看出来,

    圣武二年,

    定襄商贾马桐,路过乡间,看上了退伍兵卒张小应,未过门的媳妇春儿,

    遂用三百贯,作为礼钱,让春儿的父母同意改变婚事。

    这件事情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

    马桥爷一家跟李娘子一家,同出李家堡,在赵国也算一号人物。

    又是女方父母同意的婚事,无强迫之意。

    在当时,连定襄节度使王右宁,都不赞成重罚。

    可李宣执意重判,送了马桐两年牢狱之灾。

    北疆大政官认为,

    权力的本质是暴力!

    马桐乃定襄豪商,其所得是普通赵人的百倍,就必须维护数百赵人的暴力。

    而他以定襄城赚取的丰厚银资,毁掉退伍兵卒张小应的婚事,这是在践踏赵兵。

    赵法面前,不管压力多大,李宣坚持,一律平等。

    因为定襄的秩序,是由赵人的暴力所维持,

    否则,突厥人能来,高句丽人能来,任何强盗都能来。

    请问,刀剑之下,银钱有用吗?

    暴力才是第一秩序。

    马家不能在享受赵人暴力带来的红利的同时,却要去践踏赵国暴力的本身,

    那样,长此以往,赵军就会失去暴力。

    如果一个民族失去暴力,那将是整个民族的失败。

    “现在他们两个,定襄军搭档的挺好。”

    “张小应给马桐干副将,朕调他去关中当统领,还不愿意走呢。”

    说到马桐、张小应的往事。

    游船上,周云、李义等人,都不禁笑了,

    有道是无巧不成书。定襄军主将、副将身上,就体现的淋漓尽致。

    周云打趣的话,杨重楼本来还想要多说几句,

    但忽有一阵江风,带起波涛,

    寒意袭来,吹得他衣袍乱舞,也吹得他咳嗽不止,

    杨重楼面色难看,他知道自己时间不多了,便直入正题道,

    “陛下,李宣的法家,在重楼看来,不过治标不治本。”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思想上的革新,需要文道上的开天辟地!”

    杨重楼的思维确实超前,领先时代一千多年,

    这些事情,直到二十世纪,世界学者才开始大规模讨论。

    可对面而坐的赵帝周云,

    思索片刻后,叹息的摇了摇头,

    “目前的情况,使用李宣的治标之法,是最合适的。”

    “想要突破历代王朝坍塌的宿命,绝非元始二年的赵国所能做到。”

    “杨重楼,留下来帮朕!朕得天人点化,可以治好你本源的亏损。”

    一个梁纹龙绣陶瓷茶杯,被杨重楼举起。

    拒绝了。

    杨重楼拒绝了周云的好意。

    哀莫大于心死!

    这一刻,周云才知,杨重楼选择离开,身体只是次要原因。

    曾经,文魁郎幽暗如深渊的眼眸,已经彻底消失了。

    此刻,他以书生的清澈目光,

    最后看了一眼赵帝周云,摇头谢道,

    “还是那句话。重楼在,只会害了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