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待君琢玉 > 第43章 南巡(一)

第43章 南巡(一)(3/4)

于那龙脉之上,正因如此方才孕育出您这位真龙天子啊!若是我们贸然决定迁移此陵,恐怕会不慎损毁那龙脉,进而对我大明的江山社稷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啊!”张璁一脸正气、言辞恳切地向嘉靖皇帝进言道。

    这番话犹如一把利剑,直直地刺进了嘉靖皇帝的内心深处,使得原本心意已决的嘉靖皇帝瞬间陷入了深深的犹豫之中,对于是否要将显陵向北迁移之事,开始举棋不定起来。

    “然而,那太后的灵柩如今已然安放在这座皇陵之内,如果不进行迁陵之举,难道不是让朕背负着不孝之名吗?”嘉靖皇帝眉头紧蹙,满脸忧虑地询问道。

    严嵩闻听此言,心中暗自思忖一番后,大约也是猜出了嘉靖皇帝此时此刻的真实想法。

    他自然不甘心所有的功劳都被张璁一人独占,于是赶忙跨步出列,躬身施礼后开口说道。

    “陛下啊,微臣认为这‘孝’字所蕴含的意义,并不仅仅局限于陵寝所处之地啊,其关键实则在于陛下您的内心呐!陛下您一向仁慈孝顺,理应谨遵太后临终时的愿望,把太后她老人家的灵柩与睿宗皇帝的灵柩进行合葬,接着每年都亲自前往天坛举办盛大的祭祀活动。这般做法,不但能够圆满地践行孝道,而且还不会惊扰到我们先祖们的安息宁静,同时更是可以确保咱们大明朝的龙脉安然无虞啊!”

    嘉靖皇帝听完这番话之后,竟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之中,他那深邃的眼眸微闭着,仿佛正在心里仔细权衡着张璁和严嵩二人分别提出的建议。

    而此时,四周的群臣们也都一个个屏气凝神、噤若寒蝉,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唯恐一不小心就打断了皇帝此刻的思考。

    过了好一会儿,嘉靖皇帝才缓缓睁开眼睛,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这件事情实在是让人左右为难呐!吕芳,速速传达朕的旨意,先让太后的灵柩暂且安放在慈宁宫中吧,等到显陵那边的勘察结果出来以后,再作最终的决定!”

    话音刚落,只见嘉靖皇帝霍然站起身来,宽大的衣袖猛地一甩,便头也不回地扬长而去了,只留下那一众臣子们站在原地,你看看我,我瞅瞅你,脸上皆是一副不知所措的模样。

    ……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之间,一个月便匆匆流逝而去。

    南下勘察显陵的官员们一路风尘仆仆、快马加鞭地赶回了京城。

    这些官员深知此次任务至关重要,不敢有片刻耽搁,一到京城便直奔工部衙门。

    工部的官员们早已在此等候多时,他们迫不及待地接过显陵的勘测结果。

    这份勘测报告关系重大,众人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和犹豫,立刻将其小心翼翼地包裹好,然后迅速送往紫禁城。

    紫禁城内,御书房里一片静谧。

    嘉靖皇帝正专心致志地处理着案牍上堆积如山的奏章。

    就在此时,御前太监吕芳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他压低声音向嘉靖皇帝禀报:“陛下,工部尚书刘麟此刻正在宫外求见,声称有要紧之事需要当面禀告于您。”

    嘉靖皇帝听闻此言,心头一动,放下手中紧握的朱笔,连忙回应道:“哦?莫非是显陵的勘察已有了结果?快快宣他进来!”

    不多时,工部尚书刘麟便迈着急促而又沉稳的步伐走进了御书房。

    只见他双手高举着一份厚厚的奏折,恭恭敬敬地跪倒在地,叩头行礼道:“微臣刘麟拜见陛下,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爱卿请起,不知显陵勘察之事是否已有定论?”嘉靖皇帝一脸急切地问道。

    只见刘麟面色凝重,嘴唇微张却又迟疑着,半晌都未能吐出一个字来。

    “这……这……到底如何?莫要再吞吞吐吐!”嘉靖皇帝眉头微皱,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显然已有些不耐烦。

    刘麟深吸一口气,终于鼓起勇气开口道:“回陛下,显陵勘察结果已然明晰。然而,据前去勘察的官员回报,显陵的玄宫之中竟出现了渗水之况。”

    说到此处,刘麟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嘉靖皇帝的脸色,见其并无动怒之色,方才稍稍松了口气,但仍不敢掉以轻心,紧接着又快速补充道:“不过陛下放心,此次渗水问题尚不严重。微臣所率的工部官员经过仔细勘查后发现,可以即刻着手修复。只是……若是要行迁陵之举,恐怕会对显陵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甚至可能伤及龙脉啊!”

    闻得此言,嘉靖皇帝先是一惊,继而猛地一拍面前的龙案,震得桌上的笔墨纸砚纷纷跳动起来。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他并未当场斥责刘麟,而是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似乎在思考着应对之策。

    整个宫殿内顿时鸦雀无声,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过了许久,时间仿佛凝固一般,嘉靖皇帝终于缓缓地抬起手来,轻轻地挥动着,示意刘麟可以退下了。

    站在一旁的吕芳见状,立刻心领神会,快步走上前去,小心翼翼地拿起刘麟刚刚呈上来的奏折,稳稳当当地放置在了那雕刻精美的御案之上。

    刘麟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