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西方大乘佛法度化,陷入疯狂执念的宝林寺僧人们。
依旧在方丈的带领下,如同不知疲倦的傀儡,执着地举着火把,挥舞着棍棒刀枪。
在寺庙周围的山林间盲目地搜寻着“邪魔外道”的踪迹。
他们眼神呆滞狂热,口中不断念诵着“皈依我佛”“诛杀异端”的疯言疯语。
“动手!”
孙悟空一声低喝,身影如鬼魅般率先扑出!
混元镇炁棒化作漫天棒影,精准无比地敲在每一个僧人的后颈。
力道控制得妙到毫巅,只令其瞬间昏迷,却不伤其分毫。
朱八戒的九齿钉耙卷起狂风,将试图结阵反抗的僧人吹得东倒西歪。
杀僧如铁塔般守住要道,手中宝杖轻点,便将漏网之鱼点倒在地。
不过片刻工夫,宝林寺上下百余名僧人,尽数被放倒。
横七竖八地躺在寺庙前的空地上,如同被割倒的麦子。
朱八戒有些小抱怨的,道“要抓这些家伙,还真要费些心思。”
“直接法术抓,容易引起佛光反响,直接用网子抓吧,他们发现被抓就自尽。”
“只能这样一个一个地敲,还好猴哥你下手快。”
孙悟空收起棒子,得意一笑,然后看向唐三藏,道
“老陈,看你的了!”
唐三藏面色沉静,走到空地中央,盘膝而坐。
他双手结禅定印,闭上双眼。
识海中,那枚金蝉印记再次绽放出温润而磅礴的光华!
“诸位,贫僧为你们念一段静心咒。”
经文自唐三藏口中,如同金光流泻一般,缓缓流淌而出。
念得什么经不重要,这只是一个过程。
哪怕唐三藏当场唱一段戏文也可以。
重要的是结果。
经文之中,那足以让灵魂焕发新生的道韵,笼罩了所有的僧人。
随着经文继续,唐三藏周身的佛光越发澄澈。
那佛光之中,隐隐有一只巨大的,半透明的金蝉虚影浮现。
金蝉双翼微微振动,洒下无数蕴含着“破妄”“新生”“解脱”真意的金色光点。
金蝉脱壳,迎接新生!
那些金色光点如同拥有生命般,精准地飘向每一个昏迷僧人的眉心,悄无声息地融入进去。
刹那间,奇异的变化发生了!
只见那些僧人,原本因疯狂执念而紧锁的眉头,开始缓缓舒展。
脸上狰狞扭曲的表情,如同冰雪消融般褪去。
眼底深处那令人心悸的猩红狂热,如同被清水洗涤,迅速黯淡,消散。
一股股细微但清晰的黑气,如同被阳光蒸发的晨雾,从他们头顶袅袅飘散。
最先醒来的,是那位黑脸和尚。
他茫然地睁开眼睛,环顾四周,看着满地昏迷的僧众,又看看自己手中断掉的方便铲。
再抬头时,却看到宝相庄严,佛光普照的唐三藏。
以及旁边那几个气度非凡的身影。
他眼中的迷茫迅速被巨大的惊恐和后怕取代,记忆如同潮水般涌回脑海。
被度化后,如果得幸清醒,并不会失去度化时期的记忆。
但也正因如此,想要在清醒后,稳定心神,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当初截教那些被度化的仙人清醒后,可有不少道心受损,用了上百年才恢复。
不过,这些僧人都是凡人,反而好处理了。
唐三藏的静心咒,正好可以安排人心。
“贫僧都造了什么孽啊。”
黑脸和尚一声悲鸣,捂脸痛哭,但随着哭声,他心神中最后一点阴影,也彻底消散。
随着他的哭喊,其他僧人也陆续醒来。
短暂的茫然过后,记忆恢复的冲击,让整个空地瞬间被痛哭声淹没。
然而,唐三藏的静心咒,又让他们迅速地安静下来。
宝林寺前,疯狂的喧嚣被一片悲恸的忏悔所取代。
佛光依旧,却不再是扭曲心灵的枷锁,而是洗涤罪业,指引迷途的明灯。
唐三藏缓缓睁开眼,看着眼前忏悔的众僧,眼中悲悯更甚。
他双手合十,声音平和却带着抚慰人心的力量
“我佛慈悲,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诸位既已挣脱孽障,当知佛法真意,在于慈悲济世,而非偏执妄念。”
“自今日起,宝林寺当为一方净土,导人向善,以赎前愆。”
“谨遵圣僧教诲!”
众僧泣声应诺,重重叩首。
孙悟空扛着棒子,看着眼前景象,咧嘴一笑道
“嘿,成了!老陈这‘金蝉脱壳’的本事,果然比俺老孙的棒子好使多了!”
“接下来,该去那乌鸡国王宫,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