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异那边还按老办法接生,结果只成功了四个,成功率低的令人发指,更重要的是我接生的都是营养较差,身体较弱的产妇,君异接生的却是身强体壮,理论上更适合生养的产妇,按理来说君异那边的成功率应该更高才对,结果却截然相反,由此证明丞相的办法确实有效。”
“但目前我俩各自只接生了十人,实验对象还是太少,所以我们准备扩大人数,这次寻找百名孕妇做进一步实验。”
关兴听的眼皮直跳,恨不得一拳打向程老头的嘴角。
接生成功率只有百分之七十也值得高兴?
这要放在后世,你铁定被产妇家属给围殴死。
还有你们实验没问题,但你们的实验对象是产妇啊,产妇临盆本就疼痛难忍,还要被你们这么折腾,你们于心何忍呢,产妇落你们手里得造多大孽啊?
关兴虽对这种方式极不认同,却也知道以大汉目前的医疗技术只能如此,与其他行业不同,医疗行业的进步可都是用人命喂出来的,后世的手术和整容技术为什么那么发达,不都是利用二战时产生的大量伤者催生出来的吗?
不过产妇的命也是命,而且还是一尸两命,不能真的不管不顾。
关兴思忖道:“十位产妇足以证明洗手消毒的重要性,没必要再继续实验了,另外我准备建座学校,已经上报太子殿下并获得批准,既然你们也需要继续实验,那就在学校中增加个医学院吧。”
“起步阶段许多东西都不完善只能慢慢来,所以医学院目前只设产科,且将学校和药房合并一处,再有临盆的产妇可直接送到医学院接生并救治,如此既能有效接生,生产完后产妇和胎儿若有个什么异常还能就近救治,两位觉得如何?”
程礼不可思议的问道:“什么,设立医学院,你怕不是在开玩笑吧?”
从古至今,医者都属于贱业,都是师傅找徒弟,或者子承父业代代相传的,从没听说哪家书院专门教导医者的,现在你却要建立医学院专门教导,还要将病患集中起来统一诊治?
关兴摊手道:“有什么问题吗?”
程礼董奉面面相觑,一时不知该如何接茬应对。
关兴则继续说道:“医疗属于人类不可或缺的职业,连轩辕黄帝都极为重视,甚至亲自编写了《黄帝内经》,但之后的历代权贵不知咋想的,竟将医者打成贱业,平时不屑一顾,生病之后却疯狂求医,这不是精神分裂吗?”
“所以我认为医者被视为贱业的现状必须改变,医者的地位必须提高,医者的数量必须扩大,再这样下去绝对不行。”
程礼董奉二人听的热泪盈眶,身为医者,他俩太清楚医者的心酸了,那群该死的权贵,生病的时候对医者毕恭毕敬,病好了立马弃之如敝,演都不带演的,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简单,他们可以随意拿捏医者,相信再次生病医者不敢不给他治。
程礼与董奉对视一眼,异口同声的问道:“神策侯想让我们做什么?”
关兴笑道:“做院长教导更多的学生,同时不断改进医术,就拿接生来说吧,目前只是洗手消毒,这远远不够,遇上那些盆骨窄的,或者身体虚弱的实在生不出来的怎么办,不能眼睁睁看着她们一尸两命吧,既然如此有没有什么解决办法呢,比如某种能将子宫扩大的产钳,比如像华佗给曹操开颅那样,将产妇的肚皮划开将胎儿取出来,再将产妇的肚皮给缝上,再比如……”
“我能想到的就这么多,剩下的你们想,总之你们做好本职工作就行,其余的比如资金筹备,朝堂的流言蜚语等乱七八糟的事情通通由我解决。”
程礼董奉陷入迟疑,平心而论这事很有诱惑力,但毕竟是此前从未干过甚至从未想过的未知领域,对于未知的东西,是个人都会抱有恐惧和迟疑。
关兴见他们神色动摇继续劝道:“这事我真心觉得很有搞头,两位都是医者,医者仁心理应心怀苍生才对,尤其是董神医,我听说神医你在庐山脚下帮人治病从不收钱,只需病人痊愈之后亲手种棵杏树就成,董神医不收诊金是不愿增加患者负担,让他们种杏树是让他们有所付出,防止他们因不劳而获而将您的付出当成理所当然,这些足以证明董神医也是有怜悯之心,心怀苍生之人。”
“但是董神医,你一个人就算每天十二个时辰不间断的治病,终其一生又能救多少人,在医学院任教就不一样了,既能培养大量学生救治更多的人,还能建立完善医疗体系,将包括偏远山区在内的大汉所有百姓都覆盖在你建立的医疗体系之下,让所有人都能看得起病,这才是功德无量,名垂青史的千古伟业啊,您确定不考虑?”
功德无量?
名垂青史?
千古伟业?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