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大明第一公 > 第九十一章 底牌(3)

第九十一章 底牌(3)(1/2)

    待李景隆进屋时,朱标正站在窗口,看着城中,昏暗的景象。

    东风之下的城池,萧索寂静,偶有几盏残灯,也是转瞬即逝。

    “这人,不大好用!”朱标背着身子开口。

    李景隆垂手站着,“刚才还给臣..送钱!”

    朱标依旧背着手,无声一笑,“那更不能大用!”

    说着,叹口气,“我这几年提拔了许多人,周兴,庄德,景保安,卢震....”

    ~~

    闻言,李景隆低下头,没有接话。

    这些人的名字他屡次见于五军都督府的公文之上,都是这些年声名鹊起的中生代将领,且手有实权。

    现在看来,这些人都是朱标手中的底牌,也是他准备在老朱扫平了淮西勋贵那些桀骜不驯的军头之后,用来接管军权的班底。

    这些人的名字之中,只有庄德的名字他微微熟悉一些。

    因为这人不但资历在这些人之中最老,而且在原时空中,与燕王朱棣激战,斩斩燕王麾下大将之后慷慨战死。

    且在史书上留下那么一段话,那就是晋王朱棡突然早逝之后,在朱元璋病重之时,曾给他的孙子就是第二代晋王朱济熺的信中说过一句话。

    说与晋王知道,教陈用,张杰,庄德预先选下好人好马,堤备临阵时,领着在燕王右里行。

    忽然间李景隆的思绪开始蔓延起来。

    “历史上老朱在晚年是绝对知晓,他的四儿子已有了不臣之心的。”

    “但毕竟虎毒不食子,又在接连没了老大老二老三之后,老朱已经心力憔悴,舍不得对他的儿子动手...”

    “那时他也没那个精力了!毕竟在晋王没了不到两个月,老朱也跟着走了!”

    “而老朱在清洗了淮西军头们之后,也是渐渐的把这些朱标的底牌人物,都抬举成了军中的重要人物,用来担当他孙子未来的武人班底!”

    “这些班底的领军人物,也正是历史上的我,曹国公李景隆。”

    “因为历史上,从洪武二十三开始,朱元璋就命李景隆随蓝玉巡视陕边军马!这一巡,就是两年。”

    “而在洪武二十五年朱标突然去世之后,李景隆被召回应天府,直接为太子太师!”

    “接着再回西北,帮着晋王朱棡收拾了蓝玉的派系。”

    “又被派往甘肃统兵,在甘肃一呆就是四年!”

    “在老朱弥留的最后关头,回京接权,可以说是老朱留给未来建文帝的托孤大臣!”

    想到此处,李景隆忍不住抬头,看了一眼朱标的背影。

    心中继续想道,“标哥,其实很多事,不用拖那么久的!很多事之所以铸成大错,其实...是因为你们爷俩有时候,没有当断即断呀?”

    “有时候太要名声了,不是什么好事?”

    就这时,就听朱标继续开口,“刘真这人,本想着他在保定待几年之后,再跟着凉州宋晟历练几年,让他接管陕西的兵马。现在看来,此人德才皆是不足。”

    说到此处,他回头看向李景隆,“保定总兵这职位,你心中可有人选?”

    李景隆忙低头,谦恭的说道,“太子爷您说笑了,臣才多大,哪能妄议一镇总兵的人选?再说臣认识的,都是东宫中人,外人臣也...”

    “最烦你装!”

    朱标皱眉道,“说!”

    李景隆沉吟片刻,苦苦思索,“刚才太子爷问了刘总兵毛头大哥....那臣想,若是这回北征,毛头大哥那边有了军功,是不是可以在地方上历练历练?”

    说着,他笑笑,“臣知道,毛头大哥身为国公,当个总兵是委屈了。那....河北都司?”

    “他那性子毛毛躁躁的!”

    朱标哼了一声,“没人看着,说不定惹出什么事来?”

    “东平侯韩勋的性子稳当。”

    李景隆又说出个东宫的门下来,“年岁也到了独当一面的时候。”

    “小韩?”

    朱标再次沉吟,“沉稳由于胆气不足。”

    说着,又瞥了李景隆一眼,“你说来说去的,都是咱们身边的人!”

    “臣都说了,外人臣也不怎么认识呀!”

    李景隆笑道,“家父门下是有许多军中的故旧,可臣也不能推举他们呀!”

    前几个月刚得了一个教训,他怎么能不长记性?

    老朱让你掺和人家儿子的事,和没让你掺和,完全是两个概念。

    而且李景隆也不想掺和。

    他曹国公的门下,他可以调到京师之中,在帝王的眼皮子底下当实权将领,但绝对不能直接放出去当总兵镇台。

    起码,现在不是个好时机。

    因为现在刚刚才洪武十八年,距离日后,还有很远!

    “问你也是白问!”朱标白了李景隆一眼,“一点都不贴心!”

    ~

    一夜之后,继续启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