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重生70,弥补老婆和女儿 > 第340章 肩膀上的担子

第340章 肩膀上的担子(1/2)

    “去茅台厂那边?以前就没出过远门,这事厂里会批准吗?”朱茂林问道。

    陈浩的这个提议,比刚刚他的那个想法的确看起来更加的靠谱。

    但是他也的确没出过远门,心里有点发怵,担心自己办不好,又担心厂里不会同意。

    “出差交流,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周高廉厂长不也到市酒厂这边来开了座谈会吗?朱科长自然也能够去茅台厂那边出差,学习茅台厂的经验,有来有往,无论是谁都不会反驳,只会觉得很正常。”陈浩说道。

    “就是有人反驳,朱科长据理力争,厂里的领导多半也会同意,厂里的领导既然恢复了产品检验科,自然也是想要做些事。”

    “至少在名义上想做些事,出差这事就只是花费些差旅费,费用支出正当名分,并非福利,而是正常支出,市酒厂领导批准下来不会有任何阻力。”

    这年月,任何福利都会被诟病,特别是计划外的福利,都会被卡的死死的。

    就如剧组拍戏,大陆的演员一顿饭就几个馒头,就点咸菜,伙食不好,想吃点好的,还得家里人寄粮票过来,自己去买,就是天气热,想让人在开水里放点茶叶,解暑,也不被同意。

    香港的演员却能每顿大鱼大肉,粮票多的用不完,撕了扔厕所里。

    有些导演能给大部分演员开一集80块钱的片酬,平均每天几毛钱的工资,而给自己喜欢的演员开1500块钱的片酬,3天拍完,平均每天的工资能有500块钱。

    计划经济下,只要入了账,得了能拍板的领导同意,就是一天花几万块钱也没事,没入账,哪怕几毛钱,几块钱的福利,也不被允许。

    “的确如此,出差算不上福利,也是为市酒厂出力,是公务,是正当事。”朱茂林点头。

    “要学习,就找行业顶尖的单位学习,将这个经历写到文章中,写到制定的标准规范中,会更加有说服力。”陈浩道。

    “这里就你我两人,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朱科长你想做事,就得先往上爬,等待适当的时机,才能解决问题。”

    “为市酒厂,为职工出力。”

    “小的方面是私心,但大的方面,还是一心为公。”

    很多人讲道理,阐述自己的观点,往往都会来一些名人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情作为佐证。

    朱茂林完全可以做类似的操作。

    拿茅台厂的产品检验方面的实际操作,作为写市酒厂相关标准规范的参考背书。

    跟茅台厂这样的行业标杆绑定在一起。

    或者说,蹭一蹭茅台酒厂的名气。

    “早就该来找你的,你的办法多。”朱茂林点头。

    陈浩的脑子的确是活。

    他思考了很久,想着怎么解决问题,一直不得法,陈浩轻易就想到解决的办法。

    按照这个法子去做,既不会得罪职工,又能做成事,又有被提拔的可能。

    “你要去茅台厂之前,可以跟我说一声,我跟茅台厂那边联系联系,先替你打探下,探探周厂长的想法,虽说周厂长多半不会拒绝,但提前问一问总归是更好些,不会显得那么的突兀。”陈浩道。

    让朱茂林通过自己联系茅台厂,是想让对方欠他一个人情。

    不断加深自己在朱茂林心中的地位和分量。

    跟帅府大酒店那边,对刘英的操作类似。

    借力打力。

    朱茂林爬的越高,在市酒厂地位越高,在大的改革方面,话语权更重,到时自己能借对方手挖取蛋糕的份量越大。

    刘英,朱茂林等人,就是他手中的勺子,他尽可能的将勺子做的更大。

    “那就多谢了,有你提前联系,我再跟茅台厂那边说,把握更大。”朱茂林说道。

    一些难缠,想不出头绪的事,在陈浩的分析下,如同拨云见日。

    “你跟我联系紧密,这事肯定瞒不过你老丈人,你不怕他跟你之间生出嫌隙?”朱茂林问道。

    陈浩给他西瓜的时候,童永昌脸色很难看。

    要说陈浩懂人情世故,跟童永昌的关系很差,要说不懂,在茅台厂,还有自己的问题上,心里却很有数。

    “人跟人之间相处,应该是投桃报李,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陈浩道。

    “在这样的前提下,相处才会和谐,才能长久,如果只是仗着身份,尤其是长辈之类的身份,违背这个原则,肯定不对。”

    他看着朱茂林,“不会,能力不行,都是正常的,都能理解,可如果不会,能力不行,偏要扭捏矫情,就不对了。”

    朱茂林没做评价,轻笑了两声,陈浩这个话也不知道是说童永昌,还是在点他。

    表面看在说童永昌,可好像是在点自己,只不过童永昌是作为反面,而他则是作为正面。

    “后面我还会来市里,生产队的瓜果不少,会给朱科长带些,朱科长该跟市酒厂的领导多走动,平常时候有些好吃的,好玩的,好喝的,时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