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兄弟中的老大说,会不会就在前面的某一处设伏打我们。
乔丹松说,这个可能性应该很小。
因为在沙漠中,地势开阔,没有遮挡的地方。
真正的打起仗来,我们人多,一部分牵制他们,一部分迂回包抄,他们反而会吃大亏。
那两兄弟中的老二说,华夏人既然有办法找到绿洲附近,也就有办法找到绿洲。
“不好!我们真正中的是调虎离山之计。”带路党的老二说道。
老大问:“你有什么依据?”
老二说:“那华夏人的小首领十分厉害,已经发现我们是沙拉维斯故意留下的奸细。”
“昨天傍晚,他说估计这里离绿洲不远了,晚上要多加岗哨,防止敌人袭营。”
我怀疑他是故意说给我俩听的。我俩走在回绿洲路上的时候,你还说多谢他的提醒,否则还想不到夜晚偷袭营地这样的好计策。
乔丹松终于明白了,这两兄弟的意思再明显不过。
人家华夏人的那个首领已经发现了这哥俩是奸细,故意设个假营地等他们来偷袭。
而华夏人和部落卫队组成的围剿大军,坐着车,乘机转移到绿洲附近。
等他们走出了绿洲不久,围剿大军趁虚而入,占领了绿洲。
当然,真相是不是如此,还要走进绿洲,去看了才知道。
想到这里,乔丹松传令,加快行军的速度,争取在五点半以后赶回绿洲。
于是,全体人员在雇佣兵团的督促下,再次迈开了大步……
…………
这片绿洲靠近沙漠的西南边沿。
绿洲西部两百多公里外,有一系列高大的山脉,海拔三千五百米以上的山峰到处都是。
由于海拔较高,这些高峰虽然处在热带,仍然终年被积雪覆盖。
但是山峰中部和中上部的积雪在夏天融化后,汇聚成成千上万的小溪,成千上万的小溪又汇聚成小河。
其中一条小河流经绿州这里,最初形成一片澡泽。
经过千年的变千,沼泽中间的泥沙越堆积越高,最终形成有两三平方公里的一片绿洲。
绿洲四周都是沼泽,最初人是根本进不去的。
后来不知是谁发现了这里后,带领人推沙填泽,硬是在澡泽的南部填出了一条能通马车的马路。
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最初发现这里的人并没有来这里定居,只是在绿洲中间修了一幢简易的木楼,每年来这里住几天。
沙拉维斯发现这里时,木楼已经破烂不堪了。
由于水位的提高,那条大道也面临被淹没的危险。
沙拉维斯发现这片绿洲后,见这里的土地既湿润又肥沃,于是招收那些失去了土地的人在这里来定居,经过几年的努力,居然招收了三千多人。
十多年后,其中的年轻人又不断地结婚,生育子女,现在居然有了五千多人,俨然成了一个小的部落……
加快了行军速度后,乔丹松带领的夜袭部队终于在五点半以前,来到了进入绿洲的路口前。
从这里看整个绿洲,笼罩在一层薄薄的晨雾中。
如果围剿他们的人把埋伏设在出入绿洲的必经之路的路口,那么他们贸然钻进去,就是给人家送人头。
但是他们如果不进入绿洲,身上没有一粒粮食,就算身上的水壶装满水能支撑两天,他们也走不出沙漠。
所以,绿洲里面即使有埋伏,他们还是不得不进去。
乔丹松与雇佣兵团的几个心腹合计了一下,决定让贝拉米带一百人先行进入绿洲探查一下,看究竟有没有危险。
贝拉米无法,谁叫自己这段时间给团长闹别扭,不让他带人去送死叫谁呢?
去了不一定死,不去一定死!
贝拉米硬着头皮,带着一百黑人青壮踏上了进入绿洲的独路。
这是一条死亡之路,每前进一步,就离死亡靠近了一步。
贝拉米双脚像灌了铅一般,越走越沉重。
而那一百黑人青壮,还以为是让他们早点回去与家人团聚,走得是兴高采烈的。
这就形成了很大的反差,带队的头儿垂头丧气,很后的士兵士气旺旺。
两百米通往绿洲的通道终于走完了,他们顺利地站在了绿洲的边沿,没有受到任何袭击。
贝拉米终于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但接下来的过程,危险更大。
从这里进入绿洲内部去探路,才是真正的九死一生,但是贝拉米又不得不执行。
进入绿洲内部有三条路。一条是向左,是去左边的居民聚居区的道路。
一条是向右,是通往右边的居民聚居区的道路。
一条就是中间这条路对直向前,通往绿洲的中心,这里是绿洲的统治者们的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