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晋乱 > 第27章 司马懿洛阳归天,诸葛恪建业掌权。

第27章 司马懿洛阳归天,诸葛恪建业掌权。(3/4)

    说完便就孙权病榻之前叩头:“如今我大吴诸多忠臣老将皆已凋零,朝野上下能出诸葛恪才能之左者已无有人。臣以为,首辅大臣非诸葛恪莫属。”

    字字句句却是吴国实情。

    群臣见大将军孙峻如此说,本就都有意诸葛恪,便就赶紧伏身叩头:“大将军所谏颇是,吾等附议。”

    吴主孙权细思一番:“爱卿所言确是有理,遍数朝中大臣,确唯是诸葛恪才能当为群臣之首。”

    吴主孙权病榻之上遂定下诸葛恪为首辅大臣,中书令孙弘、太常滕胤、荡魏将军吕据、侍中孙峻等大臣为辅佐大臣,共同辅佐太子孙亮。

    此时的诸葛恪尚在武昌带兵,孙权即刻诏诸葛恪前来建业行托孤之事。

    诸葛恪接到朝廷诏书,受命即将从武昌前往建业之时,大司马吕岱却是颇为忧虑:“南鲁之争虽刚刚平复,然却是余波未了,现如今幼子孙亮为太子,朝堂之上剑拔弩张,水深藏险,大将军此去只怕凶多吉少。所谓世事艰难,大将军到了建业之后,凡事当十思而行方可。”

    大司马吕岱苦苦提醒。

    然诸葛恪却不以为然:“古人云三思而后行,而如今大司马却是让某十思而行,难道某如此不才吗?”

    诸葛恪一句话,让大司马吕岱颇感无奈,只得摇摇头,叹口气回归本营去了。

    吕岱,字定公,广陵海陵人,官至大司马,东吴第一重臣。

    然而,此时的大司马吕岱已年过九旬。

    所谓姜还是老的辣,诸葛恪此去建业,吕岱知南鲁之争已致使吴国朝廷派系鼎力,而诸葛恪长期武昌领兵,缺乏名望,只怕此去凶吉难料。

    无奈诸葛恪不听吕岱苦谏,早已是打马一路弛聘直奔建业去了。

    待诸葛恪见了病榻之上奄奄一息的孙权,不由大放悲声:“臣万不曾想吾主病危至此。”

    叩头不已,泪流满面。

    孙权见状,也不由老泪纵横:“朕病颇沉重,旦夕之间便就归天,唯恐再难见大将军,只得急诏大将军前来建业。大将军也知太子孙亮年幼,难以治理朝政,朕甚为担忧,不得不劳大将军为首辅大臣尽心竭力辅佐幼子孙亮,以保我东吴社稷安稳!”

    诸葛恪跪于榻前,听完吴主肺腑悲伤之言,不由频频叩头:“我诸葛一族世受皇恩,皆忠心报国,陛下之圣恩,恪岂敢不遵?陛下只管休养身体,勿念勿忧宫外之事。”

    诸葛恪伏身于地,泪流不断。

    “诸葛爱卿,切莫如此伤心。”

    孙权却是劝解诸葛恪:“人之生死皆乃天定,无有可悲之处。今见诸葛爱卿受命辅佐幼子孙亮,朕心甚慰。诸葛爱卿,且来听封。”

    吴主孙权却是异常清醒,既然要命诸葛恪为首辅大臣,必然要封其官职,以便号令群臣:“诸葛恪封大将军兼任太子太傅,中书令孙弘兼太子少傅。除朝臣生杀大权外,诸事悉听诸葛恪。”

    诸葛恪一时间便就位高权重!

    诸葛恪不胜感激,遂又伏地跪谢,领了首辅大臣之职。

    一切完毕,孙权却已累的气喘吁吁。

    “陛下,且好生歇息。”

    诸葛恪见状,赶紧携群臣跪拜退出皇宫自回府中去了。

    不觉月余,吴主孙权终究没有抗过荧惑守南斗之凶,于皇宫之中赫然闭上双眼,驾崩归天而去。

    而孙权驾崩之时,在孙权病榻之前的却是少傅孙弘,而太傅诸葛恪尚在府中并不知晓孙权去世消息。

    而因南鲁之争,少傅孙弘与太傅诸葛恪不和,孙弘担心孙权去世之后诸葛恪做为首辅大臣,必然会对自己不利。

    忽的,少傅孙弘心生一计:“太子孙亮年幼,现必不能左右于我。我不若趁陛下归天之时秘不发丧,不告知于诸葛恪,借机修矫诏一封,盖上御玺,只言陛下担心大将军诸葛恪有谋反之心,赐死于他为妙。”

    孙弘即刻掩盖孙权去世事实,即刻拟定矫诏,准备送往太傅诸葛恪府中。

    然,此时大将军孙峻却是前来探视吴主孙权,见如此事态,不由呵斥孙弘:“大胆,你竟然为一已私利而坏社稷,罪该当诛。”

    孙弘却是不惧怕孙峻:“你我皆为吴国宗亲,岂能容得外姓如此?此只对诸葛恪,与诸位大臣不相干。”

    孙弘意决,孙峻一时间难以抵抗孙弘,便就详做同意,离了皇宫而去。

    然孙峻离了皇宫,却是并不回府,只一路直奔诸葛恪府中。

    “太傅,大事不好,陛下已然驾崩,然孙弘却是掩盖事实,秘不发丧,只为修矫诏赐死阁下。”

    太傅诸葛恪听了,不由大吃一惊:“吕岱之言,果为金玉良言!”

    正欲发作之时,忽又想起来吕岱所言十思之谏:“某自武昌来时,大司马曾言于我十思而行。如今孙弘之事,当十思方可。”

    诸葛恪赶紧按下怒气,与孙峻商议对策。

    “不若将计就计,对孙弘秘不发丧一事只当不知,只说有事,约孙弘到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