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立握紧剑谱,眼眶有些发热:“萧大侠……”
“别叫我萧大侠了。”萧枫拍了拍他的肩膀,“叫我萧大哥就好。等你将追风剑融会贯通,或许我们会在江湖某处相遇,到时候,再喝一杯‘烧刀子’。”
说完,他转身走进月色里,身影渐渐消失在夜色中,只留下一句随风飘散的话:“记住,剑在人在,道在心在。”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
韩家庄的“忘忧堂”建了起来,越来越多被血咒影响的孩子在这里康复,重获新生。韩立成了庄子里的守护者,有人来捣乱,他便拔出追风剑;有人需要帮忙,他便伸出援手。
他的剑法日益精湛,追风剑的红光在他手中愈发耀眼,却从未沾染过无辜者的血。他常对孩子们说,真正的强大,不是能打败多少人,而是能守护多少人。
这年冬天,一场大雪覆盖了韩家庄。韩立坐在祠堂前,给沈孤鸿和李伯的墓碑扫雪,突然听到村口传来马蹄声。他抬头望去,只见几个骑士簇拥着一辆马车,正朝着庄子驶来,为首的骑士穿着银甲,正是凌云霄。
“韩小侠,别来无恙?”凌云霄翻身下马,脸上带着笑容,“给你送客人来了。”
马车的帘子掀开,走下来个熟悉的身影——白衣胜雪,虽鬓角已有些斑白,眼神却依旧清澈,正是萧枫。他身后跟着个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约莫七八岁,眼睛像极了苏凝霜。
“萧大哥!”韩立又惊又喜,迎了上去,“你怎么回来了?”
“回来看看老朋友,顺便……送个人给你。”萧枫拉过小姑娘,“她叫苏念霜,是凝霜的妹妹,当年被好心人收养,前些日子才找到。我想着,韩家庄最安全,便带她来了。”
苏念霜怯生生地看着韩立,小声道:“韩大哥,我姐姐……常提起你。”
韩立的心猛地一颤,他蹲下身,从怀里取出那支竹笛,递给小姑娘:“这是你姐姐的笛子,以后,由我来守护你。”
小姑娘接过竹笛,眼中闪过一丝好奇,轻轻吹了一下,笛声清脆,像极了初融的春水。
凌云霄看着这一幕,笑道:“看来我们来得正是时候。七大门派在三圣城举办英雄宴,想请韩小侠务必出席,江湖上都在说,如今的追风剑传人,是百年难遇的正道之光呢。”
韩立看向萧枫,后者对他点了点头:“去吧,有些事,终究要去面对。况且,忘忧堂的孩子们需要更好的药材,三圣城的药铺里或许有。”
韩立握紧追风剑,又看了看韩家庄的炊烟,心中已有了答案。他转身对柱子道:“我去去就回,庄子里的事,就拜托你了。”
“放心吧韩大哥!”柱子拍着胸脯,“有我在,没人敢捣乱!”
***三圣城的英雄宴办得热闹非凡。
韩立穿着一身青衫,背着追风剑,走进宴会厅时,所有人都停下了交谈,目光齐刷刷地落在他身上。有敬佩,有好奇,也有几分探究——这个年纪轻轻的少年,究竟凭什么能让七大门派的掌门都赞不绝口?
“韩小侠,这边请!”清玄道长笑着招手,将他引到主位旁。
宴席上,有人提起黑风谷的事迹,有人询问追风剑的奥秘,韩立都一一应答,语气平静,没有丝毫少年人的张扬。当有人问他今后有何打算时,他想了想,说道:“守护该守护的人,做该做的事。”
简单的一句话,却让在场的江湖人都陷入了沉默。他们争名夺利半生,却不如一个少年看得透彻。
宴席过半,静玄师太站起身,朗声道:“诸位,今日还有一事要宣布。经七大门派商议,决定将同心咒的全部记载公之于众,并在三圣城建立‘正气阁’,收录江湖上所有的正邪秘闻,让后人以史为鉴,不再重蹈覆辙。”
众人纷纷叫好,慧能大师看向韩立:“韩小侠少年英雄,又与同心咒渊源颇深,不知愿不愿意担任正气阁的首位阁主?”
韩立愣了一下,刚想推辞,却看到萧枫对他使了个眼色。他想了想,点头道:“晚辈愿一试,但有个条件。”
“韩小侠请讲。”
“正气阁不必设在三圣城,就建在韩家庄。”韩立的声音清晰而坚定,“那里有忘忧堂的孩子们,有守护家园的村民,那里的烟火气,比任何规矩都更能让人记住,何为正道。”
众人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清玄道长抚须笑道:“好一个烟火气!韩小侠说得对,正道不在高墙深院,而在人心之中。”
***数年后,韩家庄的正气阁成了江湖上最特别的地方。
没有庄严肃穆的牌匾,只有爬满牵牛花的篱笆;没有戒备森严的守卫,只有几个正在晾晒草药的孩子。阁里收录的,不仅有武林秘闻,还有村民们的日记、孩子们的画作,甚至还有韩立记录的每一次守护——守护麦田不被暴雨摧毁,守护孩子不被恶犬惊吓,守护老人平安度过寒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