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大唐十万里 > 第784章 田间地头,君臣二人

第784章 田间地头,君臣二人(1/2)

    张楚自是躬身行礼,一口应下。

    李世民抄着手,在前走。

    张楚则是紧随于身后。

    李君羡遣退了二三子金吾卫,他距离李世民和张楚十步外,随之。

    这个距离,不多不少,若是有什么突发之事,可瞬息旦至,若是再近了,就算他不愿偷听,可春风亦是会把李世民和张楚的对话送到自己的耳朵里。

    李世民踩了踩脚下松软的土地,望着前面虽也是在耕种,但,和红薯土豆都不一样的种子,笑着询问道:“这是那个植疏?”

    张楚立马回道:“陛下,这就是棉花。”

    棉花?

    李世民眯了下眼眸,也不由凑近了好奇打量了一番。

    黑黝黝的种子,在神仙里百姓的栽种下,一个个的整齐排列着,被埋进了泥土里。

    “那,哪里呐?”李世民又指了指远处也还在劳作着的一批人。

    和其他作物不同,这边地方,多有分散,李世民有些不解。

    张楚亦然回答道:“陛下,那里仍是棉花。”

    李世民疑惑。

    他回首看了看衮衮诸公所汇聚的田地间,继续问道:“红薯土豆如此集中,为何却让棉地如此分散?”

    “这,不如放在一起方便吧。”

    张楚闻言,笑道:“陛下有所不知,这棉花啊,除了产出松软的棉花来,其实还有一个作用和,那就是可以拔除田地里的盐碱。”

    “神仙里这里的土地,本是贫瘠之所,风沙滚了不知多少年,尽管臣重新浇水,松软,翻耕,可土地的质量终归还是比不上正常的土地,所以·······臣就命人把最严重的盐碱地找出来,全都栽种上棉花。”

    李世民恍然,不过,他却还是有些疑惑:“可,若是这棉花栽种于正常田地里,是不是产量会更高些?”

    张楚直接点头:“确实如此。”

    “但,陛下,棉花终归不能充饥,所以,在臣这里,万不能和粮食争夺上等的田地。”

    “而且,棉花这作物啊,就算是好土地,产量能提升些许,但,也并不多,所以,臣还是决定,把棉花,放置于最差的土地上来栽种。”

    听到这话,李世民彻底清明。

    倒是这个理。

    毕竟,没有棉花,长安百姓冻不死,可若是粮食不足,那结果可就不太好了。

    故,轻重缓急,张楚先取重急也。

    先把天下百姓的肚子照顾好,其余的再做考量。

    “在这里,臣还要向陛下道歉!”张楚躬身。

    李世民斜了他一眼:“什么歉?”

    “嘿嘿·······”张楚搓搓手:“年前,臣曾答应过陛下,在上林苑所丰收的棉花,也会给陛下置办一套棉服。”

    “只是,翼国公病重,急需开刀,而除了棉花,臣想不到其他能更止血和清洁用品了,后来太医院更是连连开刀了不知多少场,这棉花,已是消耗殆尽。”

    “呵·······”李世民轻笑一声:“这事啊。”

    “你不说,朕都已经忘了。”

    “无妨,等到今年棉花丰收,再给朕赶制几套就是了。”

    李世民顿了下,问起了还是他最关心的哪一点:“不过,张小子,这棉衣棉服,真的可抵御严寒?能让寒风于外不冻身躯也?”

    “自然!”这一点,张楚没有任何犹豫。

    “真的可保士兵于严寒征战?”李世民又道。

    “回陛下,可以!”张楚再道。

    李世民继续朝前走去,迎着春风,不过这一次,他没有再说栽种之事,而是朝张楚询问道:“张小子,当前咱大唐,平服四海,诸国惧怕,朕更有天可汗之名。你说,咱们大唐是不是已高枕无忧也?”

    张楚不知道李世民怎么突然问起了这个问题。

    直接从棉花上,转到国事,这一点,让张楚愣了下,但,旋即,思绪也发散起来。

    李世民停下了脚步,他站在了一道水渠前,蹲下,手指插入已经开始渐渐变暖的渠水中。

    “今日,此地无人,你我君臣二人,当彻谈也!”

    “有话直说!”

    “有话深说!”

    “朕,皆无不允!”

    李世民抬头望着张楚,沉声道。

    张楚轻轻呼了口气,微微躬身。

    “回陛下,古人云: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我大唐如今,虽海晏河清,四海皆平,但,距离高枕无忧,亦是远也。”

    说着,张楚缓了缓。

    李世民重新起身,双眸深深注视着张楚:“继续!”

    张楚抿了下嘴角。

    他不知李世民突然如此询问,是要校考自己,还是说心里有其他想法。

    但,张楚也很清楚,当前大唐之局势,最清楚的莫过于陛下了。

    既然陛下询问自己的想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