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上了,蔬菜也播种了,就连水稻也开始插秧。
有了机械抽水,哪怕遇到干旱,受灾也不会太严重,最起码不会绝收!
见李卫民回来,大家很高兴。
范老师和一众实习生很是奇怪,李卫民的威望这么高吗,大家见到他跟见到亲人似的,一个个笑得见牙不见眼!
很快他们就知道李卫民为什么这么受欢迎了。
李卫民拍了拍背上的一个长条盒子:
“大家最近一段时间辛苦了,明天咱们吃野猪肉!”
“嗷……”
“嗷嗷……”
“李队长万岁!”
“李经理万岁!”
“……”
范老师吓了一跳。
靠,这帮向阳大队的社员挺疯狂啊!
连万岁都喊上了,也不怕李卫民倒霉!
范老师担心的问题,李卫民也担心过,不过后来就释怀了。
打听了一下,好像没有谁因为被人喊了一声万岁就倒霉的。
会不会倒霉,并不是看你做了什么,也不是看你说了什么,主要是看你有没有能耐。
同样一句话,站在不同的角度,就可以有不同的解释。
看见一个人做好事,你可以说他是个好人,也可以说他虚伪。
人嘴两张皮,咋说咋有理。
谁下台,谁上位,最终拼的还是个人的能力,以及人脉关系,其它的都是狗屁!
同样是花钱,有的叫女票女昌,有的却叫资助贫困妇女,找谁说理去!
……
听说李卫民要进山打猎,几乎所有实习生都眼睛放光。
来向阳大队的这段时间,总听说李卫民本事大,每次进山都能满载而归。
没有亲眼所见,当然不相信。
一众实习生,又不是没有在山里长大的,自然知道打猎的难度有多大。
即便是经验丰富的老猎人,也不是每次进山都有收获,李卫民一个十八九岁的小年轻,每次进山都能打到大货,自己咋就这么不信呢?
大家都想跟去瞧瞧,瞧瞧这位新原大学传奇般的小学弟,到底是真有本事,还是徒有虚名!
见大家热情挺高,李卫民没有拒绝。
从繁华的城市,跑到偏僻的小山村,最大的困难就是寂寞。
都是年轻人,不能让他们憋太狠,不然很容易把人憋跑。
为了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即便现在正是农忙时刻,李卫民也准备抽出一点时间,带大家进山散散心。
反正自己进山都要带人,不然怎么把野猪运出来。
“好,范老师,你要去吗?”
范老师摇摇头:“我就不去了,正是插秧的关键时刻,我要留下来帮助乡亲们干活!”
其实,范老师是不好意思。
人家李卫民承诺了,每个月都给自己补助白面,猪肉和面包。
拿了人家的东西,就要好好干活,不然怎么好意思?
不得不说,这时候的人,朴实程度不是一般高。
尤其是一些搞技术的,生怕别人说自己不讲究,对名声的看重,后世人根本就无法想象。
见范老师不去,一众实习生也不好意思去了。
李卫民哈哈一笑:“没关系,不耽误干活,打了野猪,肯定要找人抬出山,你们不去,我也要带别人去!”
于是,大家跟着李卫民进山了。
这一进山不得了,很多人终于明白,为什么李卫民和别人不一样。
在山里,李卫民和在平地差不多,走路的速度简直就像是在飞。
聪明人都能看出来,如果不是李卫民要等自己这帮人,估计早就撒丫子不见了!
两个在山里长大的学生很尴尬。
进山之前,他们在同学面前吹得呜丢呜丢,说自己在山里多厉害。
进山之后,尤其是和李卫民一比之后才知道,他们的差距,用天渊之别来形容都丝毫不为过!
人家李卫民走了半晌,脸不红气不喘。
再看自己,一个个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如果不是害怕被人嘲笑,说不定已经靠伸舌头散热了!
还有一件事情,让一众实习生震撼不已。
经常见李卫民背着一个长条盒子,还以为是一个琴盒。
有些人还在背地里说李卫民矫情,附庸风雅,小农民一个,成天背着一把琴算怎么回事!
没想到,李卫民背的根本就不是琴,是一支步枪!
好家伙,成天背着步枪干什么,随时准备打人啊?
有人记得清楚,李卫民是从保卫处把长条盒子,也就是步枪拿出来的。
也就是说,李卫民上学的时候,是带着枪去的,这也太猛了吧?
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