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我的1977,从看穿一切开始 > 第158章 掌控谈话节奏

第158章 掌控谈话节奏(1/2)

    李卫民懒得啰嗦:

    “张叔,我这人是个大老粗,经常用词不当,更不会拐弯抹角,你就给我交个底,我要是当了队长,领着我们向阳大队的社员玩命办企业,你支持不支持?”

    张海山:“……”

    这么直接的吗?

    “小李,你的意思是……”

    李卫民组织了一下语言:

    “我们向阳大队的情况,张叔你肯定清楚,靠着大山,土地贫瘠,耕地数量有限,如果仅靠种田,想要带领群众过上吃穿不愁的幸福生活,难度不是一般大。我认为必须发展副业,比如种果树,搞养殖,开办集体企业之类,不知道张叔你支不支持?”

    “哦?”

    张海山不置可否地看着李卫民:“小李,说说看,你想养殖什么,办什么企业?”

    李卫民一摊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现在还不是生产队长,没有考虑那么多,总之,不会违背法律,更不会违背国家政策,更更更不会对不起人民……”

    开玩笑,自己的计划,岂能随便乱讲。

    不是害怕张海山抄自己的创意,主要是担心老家伙拒绝。

    李卫民说得轻松,开办集体企业,其实只不过是想披集体企业的外皮罢了。

    真要是让他干,他会利用先知先觉的信息差,尽量完善各种漏洞,争取将来企业体制改革的时候,利益最大化。

    当然,李卫民也不会坑人。

    名义上是集体企业,如果按照李卫民的做法,也就是挂个名而已,真正出力出钱的还是他个人。

    因此,将来改制的时候,李卫民拿大头,其他人跟着喝汤,完全就是理所应当,属于双赢,不存在谁坑谁的问题!

    “好!”

    张海山虽然年纪有些大,却不是那种婆婆妈妈的性子,见李卫民眼神坚定,当即就激动地一拍手:

    “小李,你放心大胆地干,只要我在位一天,就支持你一天!”

    张海山之所以让李卫民当生产队长,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是经过调查,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

    报恩也好,还人情也罢,如果李卫民上不了台面,张海山也不会用这种赶鸭子上架的方式强行让他上位,那样既是害人,也是害己。

    通过调查,张海山惊喜地发现,救了自己孙子的小伙子,居然是个人才!

    不调查不知道,一调查吓一跳!

    李卫民不是罪犯,调查得没有那么详细,仅是呈现在明面上的东西,就足以让张海山大吃一惊。

    短短几个月时间,不但自己成了新城两个招待所的编外采购,还把大哥弄到第一招待所当了临时工,把二哥弄到公安部门,成了一位正式的公安干警,甚至协助公安,侦破了一桩大案!

    这种办事能力,别说一个小农民,就是县里某些领导的子女,也是望尘莫及啊!

    这年头,很多事情都不能用后世的思维衡量,父母是干部,子女是普通工人的例子不要太多。

    何况,李卫民三兄弟还都是农村户口。

    城市户口安排工作都不容易,更别说农村户口。

    很多干部的媳妇和孩子,都还是农村户口,只能老老实实呆在农村种田,可见想要跨越城乡界限的难度有多大!

    好吧,张海山只是随便调查了一下,调查得一点儿都不详细。

    如果他拿出调查犯罪分子的劲头,就会发现,向阳大队的小李同志,比表面上看到的更邪乎!

    从新城煤矿倒腾出平价煤炭,从大沙河边拉免费河沙。

    两样东西来回一倒腾,就有源源不断的利润,而且利润巨大!

    更别说,这小子还假借新原招待所的名义,私自加工面包。

    甚至和新城多所学校合作,成了各学校的面包供应商!

    如果张海山知道了李卫民的骚操作,不知道会不会后悔让他当生产队长?

    身为一个普通农民,李卫民就已经这么能折腾了,一旦让他有了身份,这小子还不上天啊!

    可惜,哪怕身经百战,张海山同志也没能想到,李卫民在搞定三兄弟的工作之余,还能折腾出那么多的名堂。

    “嘿嘿,嘿嘿嘿嘿……”

    李卫民突然挠着头,憨憨地笑了起来。

    张海山一愣:“小李,你笑什么?”

    李卫民貌似犹豫了三秒钟,这才心有不甘地说道:

    “不瞒张叔你说,我倒是想当你说的那个生产队长,可是……”

    引导。

    李卫民就是要引导两人之间说话的节奏,有些话,自己说出口,远远不如让对方自己想到更加有效。

    果然,张海山同志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李卫民说话的节奏之中:

    “可是什么,小李你有什么难处,说出来,咱们一起商量着办!”

    李卫民再次讪讪地挠了挠头,貌似很不好意思:

    “张叔,不瞒你说,我已经报名,准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