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四十一章 大明又将掀起一轮风雨

第四十一章 大明又将掀起一轮风雨(2/4)

边棚子下。

    远处秦淮河徐徐流淌,周围田间道路绿荫遮天,有农夫扛着锄头牵着牛从田里往村子的方向而去。

    从宫里带出来的御厨已经去后面忙活。

    大概过了半个小时左右,一些普普通通的家常菜就端了上来。

    老朱还是很简朴,虽然现在有钱了,发达了,但却深知如今大明物资还是匮乏,最多就是有粮食。

    其余鸡鸭鱼猪牛羊之类依旧很缺乏,哪怕朱云峰搞了很多种猪过来,照着朱云峰那边的养殖场抄,也不可能一步到位养出那么多牲畜。

    所以里面唯一的一盘肉菜,还是早上宫里太监在宫外采买的一条秦淮河草鱼。

    正在这个时候,远处季赫骑着小电驴过来了。

    “老祖宗,太奶。”

    季赫边把车停好边笑着打招呼。

    朱元璋笑道:“小季,来得正好,陪我吃饭。”

    “那我就不客气了。”

    季赫走了过来,笑嘻嘻地坐下。

    他最近忙得不行,甚至都累瘦了十多斤,下巴脸都尖了不少。

    春节刚过,他就弄了几台轮船发动机过来。

    接着又把炼钢厂的发电机组、炼钢铁的电弧炉组,以及配套的锅炉、管道之类的搞过去,又要重新组装。

    说实话,对于他这个之前的门外汉来说,已经是相当麻烦了。

    好在朱云峰之前买的是低功率发电机组,体型比较小,并且还特意让厂家简化了安装,属于订做范畴。

    不然的话,像那种几十万功率的发电机,光一个锅炉与管道的焊接,探伤检测以及仪器盘操作就是不是普通人能够搞定的事情。

    所以也没办法。

    事实上大功率发电机不是不能送,30万功率发电机买得到,也能拆开送到大明组装。

    可季赫能力有限,不是熟练的技术工人,根本玩不转啊。

    就那么简单的一个低功率火力发电机组,加上配套设施,熟练的技术人员一天就能装好,他却搞了一个多月,就知道多辛苦。

    不过虽然是低功率发电机组,但炼钢足够了。

    以目前每天理论能产钢一千吨,实际上应该七八百吨来算,一年产量20多万,接近30万吨。

    这个产量放眼整个14世纪,不能说是遥遥领先吧,那也能算得上全球第一。

    毕竟在那十多台电弧炉投入生产之前,即便把大明算上,全世界的钢铁产量能不能达到10万吨,都是个未知数。

    “他们到哪了?”

    朱元璋问。

    季赫边拿碗自己装饭边说道:“刚给我打电话,已经到黄花机场了,坐高铁一个小时就到县里,我已经安排人去接了。”

    “嗯。”

    朱元璋点点头道:“不知道这三个月来,标儿他们怎么样了,看了看现代的大好河山,感慨如何。”

    季赫笑道:“他们注册了微信,还发了朋友圈,好着呢。”

    “哈哈哈哈哈。”

    马皇后大笑起来:“那朋友圈挺有意思,赶明儿,也给我注册一个。”

    “放心,到时候让峰子给您弄一个身份。”

    季赫扒拉着饭。

    三个人说说笑笑,很快就把饭吃完。

    等吃完饭后,季赫就回现代了,他过来就是告诉朱元璋一声他们的行踪。

    过了两个来小时,朱云峰他们总算是回来了。

    本来带了大包小包很多在外面旅游买回来的礼品,但朱元璋在皇庄,他们就骑着摩托车和电动车过来。

    “父亲,母亲。”

    朱标和朱棣下了车,把车停好后走到朱元璋与马皇后身前拱手行礼。

    马皇后上下打量道:“你们俩去哪了,都变黑了。”

    “去了趟广东和海南,那边三月份就热死个人,不过风景也确实好,下次母亲可以去那边玩玩。”

    朱棣笑着说道。

    “嗯,过来坐下。”

    朱元璋招招手,然后又问道:“这次出去感觉如何?”

    朱标就坐过去坐在吃饭的八仙桌长椅上,回味说道:“感受十分震撼。”

    “哦?说来听听。”

    “孩儿没见过这样的盛世,到处都是人,到处都是高楼大厦。”

    “仅仅这些?”

    朱元璋皱起眉头。

    他喜欢考察儿子的能力。

    比如当初贬朱橚,就问朱橚在云南被贬两年的经历与风土人情。

    按道理来说,在现代社会,朱标看得更多才是。

    “自然不是。”

    朱标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笔记本道:“感受实在是太多,孩儿都记在里面了。”

    朱元璋接过去翻了几页。

    里面都是朱标对于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风土面貌、国家政策以及去的地方为什么会发展得那么好的探究等等。

    显然朱标确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