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八十一章 守财奴,大明笑话

第八十一章 守财奴,大明笑话(4/4)

来交税,但只能抵70%,比如要纳一贯税,你交一贯宝钞,还得交300文铜钱才行。

    另外就是旧宝钞换新宝钞,得加500文铜钱,再拿一贯旧钞换一贯新钞。

    接着百姓可以拿金银铜找朝廷换宝钞,但等你拿宝钞找朝廷换金银铜的时候,朝廷说对不起,法律规定,宝钞不能换金银铜。

    又为了逼迫百姓使用宝钞,禁民间“以物易物”,使得很多百姓被迫私底下交易,根本没有金钱流通。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印钞。没钱就狂印,以至于洪武年间通货膨胀严重。

    刚开始的时候一贯宝钞能换一石米,到洪武中期,就是五贯钞换一石米,永乐年间变成十贯,仁宣之治的时候变成二十五贯。

    40多年的时间,宝钞贬值了二十五倍。以大明这样级别的体量来说,已经是非常夸张的通货膨胀速度了。

    而这一切的根源。

    就在于老朱这管杀不管埋的宝钞政策。

    只能说,人大历史学院张宏杰教授对朱元璋的评价是对的,他一辈子都是个农民,有着如农民出身的小地主阶级守财奴一般的思维。

    他对他就藩的儿子们极尽赏赐,俸禄和工资远超朝廷官员数十倍,乃至数百倍数千倍之多。

    而对朝廷官员则发放宝钞,任由那些宝钞大肆贬值,以至于官员生活困难,连基本的生存下去都成了问题。

    可以说,明朝官场贪腐严重,老朱的货币政策至少得占三分之一的责任。

    现在。

    就是他再次发挥守财奴思维的时候。

    “那我可就说了。”

    朱云峰清了清嗓子,说道:“洪武年间,一个朝鲜使团参观南京的一处商业街,朝廷就预先教商贩们要怎样回答使团的提问。使团来后问一个老商贩每月收入多少,老商贩回答有三千贯;使团又问他有多少存款,他回答有十万贯钞;使团问:“你存了这么多钱准备干什么呢?”老商贩回答说:“我准备换一身衣服。””

    “听明白了吗?十万贯钞才能换一身衣服!”

    他看向朱元璋。

    “不明白。”

    朱元璋装傻。

    “你们知道现在面包多少万马.额。”

    朱云峰一滞,串台了,便马上改口道:“一石米多少宝钞了吗?五十万钞!那钱马车都装不下!你们这么滥发宝钞,让百姓水深火热,是要下地狱的!”

    “哼。”

    朱元璋扭头看远处风景,当没听见。

    开玩笑,他存钱可是为了打仗和给儿子赏赐。

    那么多儿子要赏呢。

    就算朱云峰能从现代搞银子过来。

    可他这些年发了数亿宝钞了,光洪武九年他给军队就发了5000多万。

    要是全部回收的话,朝廷就得亏Tm的数亿不止。

    这笔钱他愿意出?

    就算是下地狱也无所谓,大不了再杀出来,把阎王殿屠个干净。

    反倒是朱标听得不好意思了,面红耳赤道:“那就按云峰你的意思吧,到时候用银币把宝钞都换回来。”

    “标儿,你在说什么呢?”

    朱元璋生气道:“你知道外面有多少宝钞吗?近十亿贯,那么多你收回来,朝廷要亏出去多少?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有多贵,为父为你和你那些弟兄攒点家底容易吗?”

    “父亲!”

    朱标双手摁在桌上,看向朱元璋道:“你说过的,若是我能处理了胡惟庸,之后就由我来制定政策!”

    “哼!那你定去吧,我不管了,大明江山迟早要被你折腾死。”

    朱元璋一甩袖,气呼呼地走了,嘴里还嘟囔着什么“老子攒点家底不容易,全让这逆子挥霍了”“成家之子,惜粪如金;败家之子,挥金如粪”之类的话。

    朱云峰和朱标看着他离去的背影,相视一笑。

    老头子一身缺点。

    但有一点确实是没得说。

    那就是重视亲情。

    只要朱云峰和朱标联合在一起,老登也无计可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