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虎贲郎 > 第425章 捋清思路

第425章 捋清思路(2/2)

成……其实各地缴纳十五税一、三十税一的编户,实际税赋压力早就高过了五成!

    现在赵基麾下的官佃只是需要养活官吏与军队;可若是并入朝廷,归朝廷直管,那还要奉养朝廷百官,税赋物资可能还要征入朝中。

    同时赵基麾下的官吏、军队也只是对赵基一个人负责,当并入朝廷这个大家庭后,能插手、骑在这些人脖子上的人、机构也会越来越多。

    所以放任不管,赵基这里会形成越来越大的惯性,直到朝廷大义无法羁縻,双方将分道扬镳,在战场上一决生死。

    趁着目前还能施加影响,就该紧锣密鼓敲打赵基,瓦解赵基构建的自足组织。

    可陈宫讲述的再美好,张杨还是连连摇头:“公台不曾与大司马共事过,不知大司马骁猛。我若留守定陶,他知我性格宽和,必然果断发大军强攻。我又怎么敢与他交兵?”

    下面的将校率兵与赵基打起来,被灭就灭了,不会影响到更高层。

    可张杨不一样,他本身陷入战争中,那么吕布不可能牺牲他,赵基决定动手时更不会放过他。

    那么双方之间会立刻爆发内战,这不是张杨想看到的事情,更违背了陈宫描述的美好前景。

    陈宫无奈:“难道就这样放弃?”

    出乎陈宫预料,张杨竟然点头:“如此也好,大司马不杀闾丘简,反而擢升此人,这是给我留下了余地。我若再执意与他相争,以我对大司马的了解,他肯定不会放过我。”

    听得陈宫瞠目结舌,一时无语,不知该说什么了。

    仔细看张杨,难道真有这么天真的人?

    张杨原地想了想,又说:“公台,大司马并非嗜杀之人,何不配合大司马,从而快速安定兖州?如此吏民也能早日休养,朝廷也可得兖州之助,能施威于宗藩。”

    兖州宗贼的死活,对张杨来说并不重要。

    赵基帮他清理干净,反而他这个兖州刺史能更好做事。

    兖州对吕布关键,意味着可以撬动更多的力量,使得朝廷影响力得到巨大增长,可以往宗藩治下派遣郡守级别的官吏,也能强征宗藩的肱骨谋臣、爪牙入朝。

    入朝沉淀三五年,那就是朝廷栋梁,再派遣到其他宗藩治下。

    这样来回折腾两三次,就能瓦解刘表等人的割据独立性,随即陆续征拜刘表等人入朝,位列公卿,授封重爵,并荣誉退休。

    吃掉四个大宗藩后,赵基割裂的西州……还算事?

    张杨渐渐捋清了思路,现在最担心的就是赵基自行委任新的兖州刺史。

    可只要赵基还遵守三省执政,那新的兖州刺史人选只能通过门下省提议、决议后,再走中书省批准,尚书省执行。

    吕布有太多的环节进行干扰、否决,所以三省制度下,赵基不可能背着朝廷委任新的兖州刺史。

    也就是说,自己没必要跟赵基斗。

    距离豫州这么近,张杨也不可能有割据的机会,所以兖州宗贼的支持与否,重要么?

    没了这些人,反而好处多多,数之不尽!

    固然,得到这些宗帅豪强的支持,能立刻聚集出三四万的军队。

    可没了这些上下其手的宗贼,兖州或许能动员出更多的军队!

    渐渐想明白这些,张杨看陈宫的眼神都有些不一样了。

    见张杨神情疏远,陈宫无奈:“既如此,某这就驰往定陶。济阴之士若是愿意遵奉朝廷,遂我守城,那就在定陶阻挡大司马。而使君驰往濮阳,向东掠地,纠合兖州各军。待大军聚合,大将军又聚兵于州界,中间又有朝廷调解,我想大司马愤怒之余,也会放弃争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