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蜀山镇世地仙 > 第二百四十五章 地风阴煞,天风秋露

第二百四十五章 地风阴煞,天风秋露(3/3)

是一种东西,只不过两边的称呼不一样而已。

    这风是天地权柄,想要修行便已经是窃天地造化,背负因果,难上加难,怎么可能还出自修行人,即便他是仙位佛陀。

    所以程心瞻想,顶多也就是那位苦陀佛帝修行了衰风,在他门下弟子前露了一手而已,随后便被他的徒子徒孙夸大其词,以讹传讹了。

    这经书里面提到,要想采衰风,有天、人二法。

    天风,指的是秋风金华。

    佛典里说:观身如秋叶,随风散坏,知无常苦,又说:观四时变迁,唯秋风扫叶有大恐怖,知诸行无常,是名“衰相观”。

    程心瞻闻之不觉得意外,因为道经里同样有类似记述,曰:金气肃杀,万物凋零,西风过盛,则成劫煞。。

    道家还认为秋风处于阴阳之界变上,一旦秋风失衡,便会演化灾变,《鸿烈》里说:孟秋行冬令,则阴气大胜,介虫败谷,戎兵乃来;行春令,则其国乃旱,阳气复还,五谷不实。

    然而仙道贵生,诸多典籍只说了如何避灾调节,却是未曾记载这秋风中的灾气如何修行,亦或是有记载,只是在数次神仙避世以及魔潮中丢失了。

    不过好在朽寿禅院偏居西康,地广人稀,倒是把苦陀一脉里对此风的采撷法传承了下来。

    佛经里说,要采秋风中的衰气,要在地支子年,霜降前后的十五日内,在夜间子时,当秋风落在草木上即将形成白霜时,那此刻的风里会含有衰风。

    光是一听这个天时,就知道采撷衰风的不易了,因为仅一个地支子年,就要十二年才轮到一次,一年里又只有十五个时辰。就这还得遇上霜降,要是遇上地热旱年,那这十二年就白等了。

    而这,也只是说此时的风里有衰风而已,想要把这衰风从秋风采出来,那是另一回事。

    佛经里就记载了一件采风之器和一件收风之器。

    采风之器须得以辛金之料炼成捕风网,网眼要三寸三分三厘,网绳粗细不得超过一毫,而捕风网张开,要足够囊括一里之地!

    辛金性软,这对炼器手法的要求可不是一般的高,而且这样细的网,要采肃杀金风,怕是稍有不慎就得被吹破。

    要是一切走运,网未破,在一夜子时里能捞到衰风,风会在辛网上挂起风露,佛经里又称为辛露、死露。

    风露成形后,要立即拨下来,以收风之器,也即是以铅锡用秘法铸成宝瓶,给收好了,不然的话马上又要散掉了。

    这一晚上能把辛网上的风露都收集起来,能有个一株就不错了。

    要想炼成衰风,则是要吞服风露,风露入体,那又是另一番凶险,稍有不慎就是催折生机,更有甚者,风邪入体,当场就化作一堆枯骨。

    程心瞻看着有些感叹,这也就无怪修行灾风之法道门已然失传、佛教也即将要断了传承了。

    而且他看着看着,又感觉到有些不对劲,这衰风,或是说灾风,似乎是一种天罡呢?

    对天时如此讲究,能凝结为露,还要以铅器盛藏,服之则有大凶险。

    这不也是天罡的特点吗?

    不过在程心瞻观读的道藏里,却又没有一种天罡能与之对应的上的。

    莫非是因为现世太过稀少,炼化之人更是屈指可数,所以未曾记录在册?

    这并非不可能,因为三十六道天罡虽然是定数,可是天罡也有寿数,有老死的,也有新生的,这时间一长,当世的天罡自然也就记录不全了。

    如果真是一道天罡,那这样能改换天时的天罡,要是放在当世里论排名,也是极高的了。

    天罡难得,程心瞻觉得能捕到的希望不大,便再去看人法。

    他只扫了一眼,便又觉得还是天法要靠谱一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