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只修一边,亦或是性命境界相差太远,便会陷入天人五衰的困境。自达摩祖师之后,无数本应该能登峰造极的英杰,只是苦于少了一路境界的秘籍,不得不在当前境界蹉跎一生。”
鉴真看向李淼笑道。
“但依贫僧来看,施主是先修命三路,而后修成玄览,不知施主规避天人五衰的手段,是自悟,还是另有渊源呢?”
李淼没有回答。
他站在原地,眯着眼看着鉴真,既不肯定也不反对。
鉴真见李淼不愿开口,也不着恼,笑呵呵地继续说道。
“施主不愿说,便由贫僧来说吧。”
“施主应该知道三丰真人。”
李淼皱眉。
“三丰真人在您死后五百年才出世,您是怎么知道他的?”
鉴真笑着指了指心口。
“贫僧这一缕性是由延历寺僧人聚合而来,他们知道的事情,贫僧自然也知道一些——总之,贫僧对现下的状况很是了解,无需施主介绍。”
“说回正题,施主可知三丰真人武道之始,是在何处?”
李淼回道。
“少林。”
鉴真点点头。
“没错,三丰真人少年时乃是我少林俗家弟子,十四岁时因故叛出少林,隐居武当山,并在此处成道、创立武当派。”
“有个说法,是说他当年在少林并不受重视,因为他天资驽钝、悟性奇差,不知道施主是否听过?”
李淼点点头。
“听过,不是谣言?”
鉴真笑道。
“不是。”
“贫僧虽然不甚了解当时的状况,但贫僧可以确信,这不是谣言,少林也绝不会任由一个天资足以媲美达摩祖师的根苗叛出门樯。”
“就算再如何迂腐,就算三丰真人再如何抗拒佛法,少林也至少不会在他十四岁的时候放他离开——年轻人的好恶是可以改变的,少林还没迂腐到连施恩图报的手段都不会用的地步。”
李淼笑了。
“大师倒是坦诚。”
鉴真摇摇头。
“贫僧是因为迂腐而死,自然有所领悟……说回正题,施主的状况,应该跟三丰真人有些类似吧?”
“但施主与三丰真人又有所不同,他在修成天人境界后就已经将这问题解决,而施主却至今都在探求其中的秘密。”
李淼一挑眉。
“大师有话不妨直说。”
鉴真笑道。
“贫僧虽然也不明所以,但可以告诉施主该去找谁解决。”
“谁?”
“三丰真人。”
李淼瞳孔微缩。
“三丰真人留下过书信,还是?”
鉴真笑了。
“何须书信,施主自去找他问便是。”
“……他还活着?”
“自然。”
“在哪?”
“伊势神宫。”
“……重伤垂死、困守孤城,还是像达摩尊者和您这样,留下了一丝性?”
“都不是。”
鉴真斩钉截铁地说道。
“他还活着。”
“因为在两百年前的那个时间点上,没有人能杀得了他。这一点,贫僧无比确信。”
李淼耸了耸肩。
“连达摩尊者都死了,大师是如何敢这么确信的?”
鉴真叹了口气。
“施主可知道三丰真人的玄览是什么?”
“他的玄览,名为【两仪】。那是由古至今最为强横的玄览神异,如果他不主动解除,没有人能伤得了他,无论是谁。”
“当年达摩祖师东渡,花了三日扫平神道教大半神社。而三丰真人只用了半日,便一路攻陷了京都与伊势神宫。”
李淼捻着手指思索了片刻,终于是点点头。
“我知道了。”
“除此之外,大师还有其他想说的吗,若是没有,便由我来向大师提几个问题,如何?”
鉴真单掌对着李淼一低。
“施主请说。”
“神道教和延历寺所说的天魔,到底是如何划分的,为何我会被划入其中?”
鉴真笑了笑,说道。
“很简单。”
“施主可知道武道从何处发源,武道六境、性命二途,又是由谁开创?”
未等李淼开口,他便自问自答道。
“武道起源于春秋末年,最初使用真气的人,名为专诸。”
李淼想了想。
“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鱼肠剑?”
鉴真点点头。
“没错,就是这位。虽然他只是略微有了一丝气感便就此身亡,但在那个年代,他依旧是天下公认的武道初祖。”
“只不过后来,发生了一些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