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 第334章:汉使在新夏(下)

第334章:汉使在新夏(下)(1/2)

    行至阳都,

    夏王热情的接见了张骞这位汉使。

    只不过,

    他使用的是当年诸侯互相拜访时所提倡的礼节。

    对话之中,也没有直接答应张骞结盟,远征匈奴的请求。

    他只是让张骞退下去,先感受下新夏的风物。

    张骞因此知道,

    自己只怕难以完成使命了。

    果不其然,

    当过了一段时间后,

    夏王仍旧没有改变自己的话语,

    那位负责接待张骞的典客还抚摸着自己长长的胡须,主动找到张骞,暗含挑衅的询问他道:

    “夏国对你的招待,合乎礼法吗?符合君子的交往吗?”

    张骞只说,“我来到域外很久了,如今总算在夏国,再次沐浴到了诸夏之礼的光辉。”

    于是,

    那位典客就挺起了自己的胸膛,不再掩饰的说道,“这样看来,我夏国还是比汉朝要懂得礼法的!”

    “贵使应该知道,你我两国当年断交的原因吧?”

    张骞顿时明白了他的来意。

    正好,此时大汉天使心里,对“会盟新夏”一事,也没有了原本的期待。

    既然这样,

    那张骞也不装什么温和守礼的谦谦君子。

    他哼了一声,告诉典客:

    “我大汉所据的中原,乃九州要地,居天下之中,诸夏祖源所在!”

    “既得此神器,自当为诸夏各支长者,若乎君主,号令群臣!”

    所以当年大汉对夏国的要求,

    是合乎周礼的!

    新夏使者拒绝,这只能是他自己的问题!

    那新夏官员也跟着板起脸,对着张骞负手而立,冷漠说道,“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张骞同样回以冷眼。

    使团中的其他成员见状,都沉默着不敢做声。

    只有堂邑父在一旁悄悄的同人感慨:

    “他简直就像个为爱拼搏的战神一样!”

    ……

    随后,

    夏王为了向汉朝使者展示国威,特意安排了一场由国中精锐组成的阅兵仪式,邀请张骞他们观看。

    夏王穿着威严的冠冕,很是得意的询问张骞,“汉使觉得我国的兵势如何?”

    张骞看了看那阵列,向夏王回道,“的确有气势,可惜仍旧不如我大汉天兵。”

    “你凭什么这么说呢!”有夏臣不高兴的喊话,认为张骞这只是在嘴硬罢了。

    但张骞却给出了理由:

    “我听说夏国安定了许久,已经有几十年没有动过刀兵了。”

    当然,

    这指的是夏国内部。

    对外,

    由于南部有着大脑神奇的身毒诸国,

    北部还有许多游牧的塞人活动,新夏的边疆,还是存在摩擦和争斗的。

    这样的情况,

    若对域外其他的蛮夷之国来说,那是十足的盛世,足以让君臣上下,都沉浸在无边的美好中,被吟游诗人传颂为一个梦幻时代。

    但在诸夏君子眼中,“承平日久”可不是一件好事。

    那会让人变得怠惰,

    会让士兵的双手再也无法有力的拿起武器,

    会让贪婪的欲望在太平中不断滋长。

    “但我大汉因同匈奴接壤,互为仇敌,从未有过放松。”

    “就像宝剑时刻得到磨砺,就像弓弦时刻得到调整一样。”

    “剑锋足以割开敌人的血肉,箭矢可以穿透敌人的胸膛!”

    “请问这样的军队,难道比不上夏国的吗?”

    夏国君臣自然懂得这样的道理,于是纷纷沉默下去。

    夏王的脸上,有些不高兴了。

    然后,

    他又安排了盛大的宴会,用美酒和歌舞,来向张骞展示夏国美好的文化。

    对此,

    张骞也只是淡淡的说,“歌舞酒色,哪里能彰显一个国家的强大呢?”

    夏王听了,重重放下了手里的酒杯。

    再然后,

    夏王吸取了经验教训,邀请张骞与自己同乘一车,去民间巡视农田的情况。

    此时已经到了新夏的秋季,

    阳光仍旧滚烫,

    但从天而降的雨水已经少得可怜了。

    夏王出巡的主要工作,

    就是视察哪里蓄水不足,或者水利不够,存在发生旱情的可能,好提前做好防备。

    烈日之下,

    夏王只穿着简单的布衣,同老农站在田埂之上,并对田间诸多事物,做出不少有理有据的点评。

    等到一切结束,夏王给自己灌着解渴的水,对张骞说,“汉朝的皇帝,能做到寡人这样吗?”

    张骞这次终于低头发出了赞叹,“您这是贤明君主的姿态,我不敢多做评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