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的内容还算友好。
他决定在大食都城,大马士革,举办一场盛大的典礼,庆贺自己登基。
在大食国内部,他已经完成了登基典礼,这场典礼是对外的。
他就是想让各国君王都知道,他穆阿维叶如今是大食新的君王!
大食已经两次派人来大唐,对大唐情况颇为了解。
李治目前对大食的了解,都来自卑路斯,此人被大食灭国,观点未必能够客观。
所以李治也正想派人去大食国,探听一下情况,只是关于使节人选,却让他犯了难。
派文官去吧,担心不能彰显大唐威仪,派武将过去,又担心他们惹出事来,大唐武将在对待胡人时,都骄纵的很。
张柬之是一个很好的人选,不过他身兼两职,非常忙碌,这一去就是大半年,很耽误公务。
正当李治斟酌人选时,兵部来报,安西都护裴行俭上了一份奏疏。
裴行俭这份奏疏,正是向李治介绍大食人这场典礼的情况。
大食人的使节从安西经过时,裴行俭就派人去打探此事,总算及时探听清楚,好让李治知晓。
根据裴行俭的说法,大食人这次的大典名为“启示大典”,几乎将周围所有国家都邀请了。
穆阿维叶写给李治的信虽然友好,那是因为他知道大唐实力强大,故而言辞客气。
然而给其他国家的信,就不那么客气了,几乎都是威胁的话语。
倘若哪一国不去,就将成为大食国剑锋所指。
其实在大食国内战时,中亚各国便都非常紧张,希望大食国两败俱伤,甚至因此分裂。
在此期间,可萨汗国、拜占庭帝国都曾派兵偷袭,只可惜依然被内乱的大食人击败。
如今大食人结束内乱,开始积极扩充军备。
中亚各国无不心惊胆颤,都知道大食人肯定会拿一个国家开刀,担心矛头指向自己。
也只有裴行俭,敢谋划着趁大食人统一之际,攻打吐火罗地区,吸引大食人来救,正面跟他们干上一仗。
当然,裴行俭的计划因为唐军攻打高句丽而搁置。
所以眼下的情况便是,大食人已经解决内患,即将对外动手。
谁都不想成为第一个目标,纷纷派遣使节,前往大马士革,恭贺穆阿维叶继位。
就连拜占庭帝国和可萨汗国也不例外。
穆阿维叶正是看到这种情况,决定举办一个类似大唐的万国朝会,同时也派人来到长安,邀请大唐使节参加。
如此,才能让他在国内的权威达到顶峰。
李治了解这些情况后,心中很快有了主意。
他虽想了解大食国的情况,但也不能被穆阿维叶给利用,给他捧场。
使节可以派,官职一定要低,不能太给大食人面子。
他命人把高有道喊了过来,朝他说道:“高卿,大食人派使节来长安的事,你可听说?”
高有道拱手道:“臣已听说。”
李治道:“那就好,朕希望你出使一趟大食,替朕勘探一下大食人的虚实,路途遥远,往返可能要大半年,你可愿意?”
高有道眼中闪着精光,拱手道:“臣愿代表大唐,出使大食!”
李治道:“很好。穆阿维叶想借大唐的势,朕偏偏不给他借,所以这次的使节队伍,人手不会很多,朕也不会给你太高的官职。”
高有道道:“臣明白。”
李治道:“你有什么意见也可以提,比如希望谁给你当副使,作为补偿,朕都可以满足你。”
高有道想了想,道:“臣想请杜易简当臣的副使,只是又怕东台人手不够。”
“这个容易,朕会调人,代替你们的差事,你们放心出使就行了。朕给你们三天准备时间,这三天你们不用上衙,三天后就出发吧。”
高有道领了旨意,告退离开。
离开正殿后,高有道回到中书省东台。
杜易简和卢照邻当即问起皇帝召见他,所为何事。
高有道却笑而不答。
“先忙正事吧,下衙后再跟你们说。”
他越是如此,越说明皇帝这次召见,定有什么大事。
杜易简急于知道情况,如坐针毡,好不容易挨到下衙鼓声响起,不等出宫门,便急忙询问。
“老高,你现在可以说了吧。”
高有道便将皇帝让他出使大食的事说了。
“哎,上次陛下让你去安西调查,这次又让你出使大食,对你可真是信任。”杜易简一脸羡慕。
卢照邻笑道:“听说不少高官都请旨出使大食,陛下却不让他们去,偏偏让你去。可见你在陛下心中的地位,已超过那些人。”
高有道忙道:“别乱说,陛下之所以派我,另有缘故。”
卢照邻询问是何缘故,他并不回答,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