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简单算了算,发现对自己没什么压力,同时靠银行出资,还不会影响到其他生意之后,范无眠二话没说,就让家族办公室那边正式开始着手研究,尝试跟黑石集团接触,了解具体情况。
很快还传来消息,说黑石集团正尝试跟诺基亚接触,希望收购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专利许可,另外还试图收购摩托罗拉,打造“专利壁垒”。
一旦让黑石集团得逞,未来全球的手机和通讯公司,都要乖乖向黑石集团支付巨额专利费,这倒是解释了这家公司为什么会着急兜售希尔顿酒店集团。
随着更多评估报告陆陆续续汇总到范无眠手上,让他清楚意识到希尔顿酒店集团本身经营状况良好,问题只出在“如何扩大客户群体”以及“降低债务压力”方面。
前者范无眠可以靠自身影响力,以及控制的互联网公司来搞定,后者同样不存在太大的问题,港城的综合利率处于历史低位,差不多能做到年化3%左右,也就是说贷款200亿美元,一年利息成本为6亿美元上下。
而以希尔顿酒店集团的盈利能力,到时每年净利润能从现在的四五亿美元,大幅增加至10亿美元以上。
前几年为了化债,黑石集团答应了债权人的很多要求,债务成本相当高,并没有随着降息而大幅降低,这次选择对外兜售,未尝没有摆脱“吸血蚂蝗”的念头在里面。
无处可投的资金越来越多,范无眠有信心花费几年时间,将希尔顿酒店集团的外债全部还清,等到那时希尔顿酒店集团每年贡献十几、二十几亿美元的现金,就成了妥妥的印钞机,无论长期持有还是拆分出售都很不错。
相比起短期内的利益,范无眠更看重这家酒店的长期盈利能力,非常适合将它装进自己的家族基金会当中。
趁着港城的低利率贷款窗口还在,他抓紧时间跟黑石集团正式谈判,派人了解具体的资产明细时候,范无眠才发现黑石集团早在2008年年底,还通过希尔顿收购了皇家加勒比邮轮公司,掏出15亿美元现金将它私有化退市,并且承担了80亿美元的债务。
估计是为了上市,这部分债务并没有被广泛公开,了解完情况之后范无眠哭笑不得,却还是坚持继续谈判。
一个真心想买,一个真心想卖,两边赶在月底先签了份备忘录,拿去港中行、渣打银行等机构申请贷款,提前固定较低的贷款利率,实际上还没有正式达成收购协议。
对几千家酒店抽样调查,范无眠也亲自去布达佩斯、伦敦等地参观,几家第三方审计机构和投行都确定没问题之后,直到8月底才正式完成这场收购。
名下一下子多出大约330亿美元的巨额银行贷款,但希尔顿酒店集团和皇家加勒比邮轮公司的总资产,加起来也有355亿美元左右。
为了长远发展考虑,范无眠第一时间开始重组希尔顿酒店集团,按照咨询机构的建议,把它拆分成轻资产运作的“酒店品牌管理集团”、持有不动产和其他资产的“房地产投资信托”以及“分时度假公司”三个板块。
在收购的同时,希尔顿酒店集团的注册地,也悄悄换到了避税天堂之一的澳城,这里不征收非本地利润所得税,还免费划拨一块土地给范无眠建造全球总部大厦,税率一下子降低了十多个百分点,全是截留下来的利润。
想着多回点血,以庆祝收购希尔顿酒店集团的名义,范无眠还宣布旗下的所有酒店、邮轮,接下来90天内都打9折,成功让营收在短时间内暴涨。
忙这个大项目,让范无眠费了不少心思,正好消磨多余的时间和精力,9月底他还乘坐邮轮,从沪市前往岛国,主持了一家新酒店的开业典礼。
因为范无眠资金雄厚,且增强了希尔顿的品牌影响力,让这家公司在一些重组和营销策略上取得成功,几家主流评估机构不约而同,都上调了对希尔顿酒店集团的估值。
这部分账面财富的增加,比范无眠在收购期间掏出的真金白银还要多,实际如何没办法计算,反正理论上让他赚到了大约30亿美元。
黑石集团也没亏,成功抢下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的专利库之后,立马到处起诉索要专利费,还收购了黑莓手机,宣布加入安卓阵营,疯狂敲打日韩手机制造商,显然在下一盘大棋。
2013年的10月份。
范无眠正在临安,住在杰克马家隔壁的绿城桃花源中式园林里。
早上起床没一会儿,他收到了希尔顿酒店集团的三季度财报,显示净利润约为3.42亿美元,公司账面上有19.1亿美元现金。
近期正在横店拍古装戏的杨蜜,昨晚累到没有卸妆就睡着,此刻身上穿着吊带睡裙,边擦脸边来到他身边,看了看屏幕上显示的数字,语气担心道:
“网上说你空手套白狼收购希尔顿酒店,欠了银行两千多亿人民币,这样真的没关系吗?”
前两天,得知范无眠来到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