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归义非唐 > 第292章 感不同受(抽奖活动最后一天,求月票)

第292章 感不同受(抽奖活动最后一天,求月票)(3/4)

    谁敢半途而废,官衙军队都容不下他,日后只能回家继承家中田亩,别谈什么作为了。

    正因如此,李阳春和马懿只能不断试图融入永昌村中,时不时与四周开荒的其它人家讨论着众人逃入陇右前的经历。

    诸如李阿丈、马阿丈两家经历者不在少数。

    不是逃亡路上死了儿女,便是失散了同乡与亲族。

    望着他们释然的模样,李阳春和马懿心里不是滋味。

    与他们遭受的苦难相比,自己今日吃的这些苦又算得了什么?

    “我算是知道节帅为什么让我们来开荒了……”

    马懿深吸口气,想到了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

    尽管他在进入临州大学后,在刘继隆的教导下已经收敛许多。

    但在他看来,他昔日的不少想法,似乎与压榨这些移民的剑南道世家、官员们毫无区别。

    哪怕那些想法已经被他改正,但谁又能说得准日后会不会又被他重新拾取?

    反倒是经历了这么一场过后,今日的这些经历,恐怕很难忘却。

    在他沉思同时,田间不少人又站了起来,准备继续干活。

    马懿这次没了那么多抱怨,起身便干起了活计。

    “李郎,你说我这种接受了五年红学的人,都需要亲身下地才能感同身受,其它大学的那些官员子弟,能体会百姓的难处吗?”

    马懿主动与李阳春聊了起来,李阳春诧异看向他,似乎没想到这厮的思想觉悟那么高。

    不过反应过来后,他这才摇头道:“他们能否体会,你应该比我了解。”

    “是啊……”马懿叹了口气,而李阳春也安慰他道:

    “别想这么多,我们还得开两年荒,当两年兵,从两年吏呢……”

    “倒也是。”马懿苦笑,紧接着反应过来,忍不住嘲笑起自己。

    “我二十三岁及冠之人,竟然还要你这十五岁的束发少年来开导。”

    李阳春白了他一眼,随后继续低头苦干。

    马懿见他不说话,当下也不生气,嬉笑着与他并排开荒。

    似他们二人的经历及感触,并非是所有临州大学学子都能感受到的。

    余下的五十名学子,更多还是觉得煎熬,哪怕是布衣出身的学子,也多是这么认为。

    他们的心态还没有转变过来,等到他们适应了这新的环境,便会自然而然的将昔日所学运用在生活中。

    对于他们,作为凉州刺史的李商隐也格外关注,时不时向刘继隆发去消息,告诉他这群学子的情况。

    刘继隆虽然也在意,但他事情着实太多了。

    “二月涌入的五千四百余口百姓如何安置,请节帅示下……”

    都护府内,高进达向刘继隆作揖询问。

    对此,主位的刘继隆只能在翻看李商隐写来奏文的同时分心,继而回答道:

    “继续安置在凉州,若是可以的话,分出两千人去北边的休屠泽、白亭海筑城。”

    “昔年的休屠城、白亭守捉、武安戍、明威戍、黑堡沙等处都要在其遗址上筑城种树,迁徙人口。”

    “每处城池最少驻扎一团兵马,只能多,不能少。”

    “除此之外,各州昔日的城、戍、堡也许修葺,能扩建为城池的,就扩建为城池。”

    “州与州、县与县间,乡村数量要足够多。”

    “此外,剑南道逃入陇右的船工,一部分在河州造船,一部分在武州造船。”

    “我们不止要造船,还要造大船。”

    “过几个月我会画两张船只的外形图纸,你让船场的那些工匠研究研究,看看能不能造出来。”

    船只图纸,刘继隆并不熟悉,但对于明清时期的部分船只外形,他还是记得不少。

    当然,船只内部是什么结构,他并不清楚,还需要工匠们自己研究。

    反正这些东西以后也要研究,不如趁现在有时间,提前研究起来。

    海船用不上,但河船他们还是比较缺的。

    这般想着,刘继隆也收敛了思绪,而高进达也在作揖应下后禀告起来:

    “今年开年以来,涌入陇右的人口开始变少了,这估计是东川高骈的缘故。”

    “嗯”刘继隆颔首认可,毕竟去年由于崔慎由和夏侯孜的节节败退,整个蜀中的百姓都在惶恐南蛮攻入成都。

    如今见到高骈、夏侯孜稳住战线,能不逃的人,自然也就不逃了。

    目前还在逃亡的百姓,大多都是被衙门催缴赋税,背负了沉重赋税的贫农。

    比贫农稍好些的富农和小庶族,自然还能撑下去,不过他们也就只能撑一时罢了。

    一个王朝进入倒计时后,最先遭殃的,首先是其内部的“中产”。

    随着大量中产被盘剥跌落为底层,不甘心的他们就会怂恿其他底层,一同讨伐处于金字塔顶端的那群人。

    不过封建时代的背景下,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