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又是一个阴天,天空中飘着几朵薄薄的灰云,随着凉风徐徐向东飘带。
一大清早,程开颜早早起床了,坐在书桌前,对这两天写的稿子做了一些细小的修改。
“咚咚……”
这时房门被敲响,母亲徐玉秀径直走了进来,她是来帮程开颜清理随身物品的。
四月二号,程开颜就要坐飞机去日本了。
“你打听过日本那边的天气没有?这一两个月是冷还是热?”
徐玉秀走到衣柜前,细心的问。
她捋着衣柜里的衣服,也不知道该给他拿什么样的衣服。
这些大多是这两年里她给程开颜在商场买的,或者是在裁缝店定做的,有些是她自己织的毛衣毛裤。
一两年下来,原本空空荡荡的衣柜,此时也逐渐富裕起来。
“日本是个岛国国家,四面环海,地界狭长,如果是在东京地区气温和BJ差不多,要是在北海道这些地方,四月份多半会下雪。
听北影厂梁晓声昨天来说,这次是先去东京和日方做好拍摄安排,再去北海道,春冬装都要备上几件。”
程开颜钢笔不停,一边解释着。
其实他觉得大可以就在国内拍摄取景,没必要去日本,国内又不是没有下雪,雪山这些地方。
他想啊,其实可以放在哈尔滨,也是极美的。
冬天,雪景,雪山,冰封的松花江,繁华的重工业城市……
不过据说这次的《情书》电影,被双方的文化部门选为了中日文化友好交流的重点项目之一。
《情书》这部作品,日方似乎挺感兴趣。
毕竟这是一位东方古国的大作家、大才子,写的了一部关于日本北海道小樽,发生的一个感人至深、令人落泪的爱情故事。
这真的是一个完美噱头和卖点,可能会对观影人群有着不小的吸引力,对票房也有加成。
日方自去年了解这次拍摄项目后,便高度关注,表示会高度参与到拍摄中来,并且承担一定的经费、提供摄影器材,后期制作等环节。
这是真正的中日合拍,两开花。
既然负责电影拍摄的是国内团队,那相应的去原著中的城市取景,也无可厚非。
此前程开颜好奇的是中日合拍下的《情书》,究竟拍摄的是哪个版本。
版本,还是经过修改的剧本版本。
但昨天梁晓声带来的消息却是,两个都拍。
一个中文版本在国内上映,一个是日语版本在日本上映。
前者采用程开颜修改后的电影剧本,国内的故事背景,人物设定,场景。
后者则是更偏向原著。
程开颜听到这里的时候,心里有不少疑问。
两个版本人物设定、妆造、服装、场地环境等等方面,都是不一样的。
就好比两国的学校,教学楼,图书馆等等这些细节肯定是不一样。
目前他也搞不太清楚,这些拍摄细节如何处理。
具体如何,程开颜打算一会儿去了北影厂再问问。
这些消息都是昨天下午,北影厂的梁晓声过来跟他聊的。
除了这些消息之外,梁晓声还送来了北影厂代他办理的飞机票,出国护照,签证,银行卡等各项证件。
并请他这个大作家明天去一趟北影厂指导拍摄工作,当然这是开玩笑的说法。
实际的意思是趁着现在还没正式开始拍摄,让程开颜去认识认识人,不然到时候认不得几个人,也尴尬麻烦,影响拍摄进度。
程开颜欣然同意,解释了一下最近一直在忙,新作品,颁奖之类的。
梁晓声也表示理解,说回去会向领导和同志们传达。
程开颜托着下巴,回忆着昨天下午的事情。
“那我就一样给你带几件,实在不行在那边去买,你身上多带点钱就是了。”
徐玉秀听完后就明白了,三下两下给他装好了衣服鞋袜,毛巾之类的生活物品。
“钱倒不用多担心,我这次算是因公出国,北影厂会负责生活开销。”
程开颜扬了扬手里的外汇兑换证明,笑着解释。
其实一分钱都不用花,北影厂负责了生活开销。
因为国家采取的外汇包干制,因公出国,国家单位承担费用,个人无需出钱,不过这里面只包括了出国期间的基础生活费和公务杂费。
“带一些,以备不时之需嘛,大概有多少?”
徐玉秀点点头,单位定额报销这是这个年代多少人听见后都喜不胜收的词语啊。
省吃俭用,就能抠出来一些。
“大概是每个月十万日元的额度,折合人民币是七百五十元。”
程开颜笑道。
“这么多?”
徐玉秀惊讶不已,七百多块够普通人家生活四五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