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明正一家逃亡上海,后因家学渊源,门第尚可,蒋明正父亲被曹家老太爷挑中,入了曹家府上,在曹家乡下老家的园林里担任管家。
五岁那年的夏天,曹家一家回乡下避暑。
蒋明正与曹家大小姐在后山的一片树林之中初次相见,二人交换姓名,蒋明正脱口道出曹雅南闺名的来历。
正是《诗经·谷风之什·鼓钟》中的“以雅以南,以龠不僭”。
年幼的曹家大小姐从未知道自己名字的来历,故回家问母亲,果然如蒋明正所说。
自此年幼的小姑娘对这个同龄的男孩起了好奇之心。
此后年年夏季相见,到了蒙学时,二人又一同在家庭老师名下学习。
蒋明正展现出了不凡的学习天赋。
到了1927年,蒋介石北伐战争结束,国民政府定都南京。
黄金十年正式开始,而此时二人双双十七岁。
大小姐曹雅南预备出国留洋,蒋明正心中既有不舍,也有羡慕。
大小姐得知后也想让蒋明正跟着一起,但她知道父亲肯定不会同意,于是找到大哥曹翰文帮忙。
大哥一直挺欣赏这个管家之子的学习天赋。
不过最重要的因素是妹妹一个弱女子在国外,他不放心,心想着有管家的儿子在身边伺候,既方便妹妹使唤,又能保护其安全。
于是大哥答应下来,蒋明正觉得大少爷曹翰文很欣赏自己,心中既得意,又感激。
大哥向曹老爷相求,曹老爷勉为其难的答应。
晚上老爷将蒋家父子二人叫来,一番恩威并施,蒋家父亲向老爷夫人,大少爷,还有大小姐僧等人地磕头道谢。
蒋明正在一旁看着父亲磕头道谢,心里很不是滋味,少年人的意气和自尊让他低着头站着没动,他头一次意识到了阶级。
但好在老爷等人只是些许不满,没有开口斥责蒋明正。
做好了准备工作,蒋明正与大小姐即将出国留学,自由,喜悦,憧憬等情绪映在两人心尖。
夏季,蒋明正和大小姐自上海港口乘坐英国怡和洋行的远洋轮船出发,前往欧洲,在世界大国英吉利国的剑桥大学求学。
轮船南下香港中转,穿行马六甲海峡,横渡印度洋,再从苏伊士运河到地中海,从直布罗海峡到大西洋,最终抵达英国伦敦港。
四年求学生涯,让二人接触到了最前沿的文化知识,也接触到了那些先进,流行的事物,最新的唱片,最新的电影,最潮流的服装……
1933年两人从英国回国,但空有学识无处施展,蒋明正凭着流利的口语在一家报社担任翻译,以此想要偿还欠下曹家的留学款。
次年,蒋明正打算东渡日本学习医学,由于医学五年制,相离太远,两个年轻人产生了分歧,那懵懂含蓄的感情在此刻逐渐变化,二人这才明白自己的心意。
大哥曹翰文带着湘南富商陈建安到访老家园林,意图联姻,巩固维护曹家逐渐衰落的门庭。
自此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蒋明正得知此事,心中无比焦急,在他看来联姻自然是联姻自己的心上人雅南。
他自认与雅南从小一起长大,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再加之多年陪伴,大小姐也喜欢自己,但这种事情对任何一个没有接触过感情的年轻人,即便喜欢的意味相当明显,但还是会怀疑,哪里说得上肯定。
毕竟女孩都是含蓄矜持的性子,表白这种事怎么能让女孩主动呢?
踌躇一周,他决定写一封情书赠给大小姐,告诉她自己喜欢她,喜欢的发疯,喜欢的要命。
情绪激昂之下,他写下的词语十分露骨,十分香艳,就如同古时候那些淫词艳曲一般。
饶是他自己写的,自己看了都面红耳赤,热血喷张,忍不住想入非非。
当晚洗完澡后,他冷静下来,又重写了一封含蓄文雅的情书。
第二天一早,他临回城之前,他叫来从小一起相处过的二小姐含玉,趁着马车即将离开之际,将其中一份拿了出来,委托十二三岁的二小姐,委托她交给她的姐姐。
虽然年幼,但很是早熟的妹妹自然明白这是一封情书。
她同样爱慕着曾经在池塘中救过自己的蒋明正,心中复杂难言,既有兴奋也有低落,她拿到信转身就跑。
蒋明正正要离开,陡然脸色一变,发觉自己给错了信,连忙去追,结果没追上,只好在心里祈祷二小姐应该会有君子之风,不会去看别人的信件吧?
但一封情书,对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女而言,是多么的诱人。
不看都是不可能的,她们这样的少女是不可能按捺得住心中八卦的念头。
回到家,年幼二小姐含玉便拆开了信,看得浑身一颤,面红耳赤,小小年纪的她哪里见过这样露骨的词句。
随后红着脸跑到姐姐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