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
当来到高大、整洁,又充满了现代化设施的工厂,看到了那些半自动生产线后,四国代表们都沉默了。
此时在其他国家还没有生产线的概念,比如生产一辆马车,从打磨马车的铁架,到装订木质挡板,再到上漆,安装门窗,安装车轮等工序基本上由一个熟练工,带着几个一般的工人从头到尾一点一点完成。
先进一点的车间,已经出现了专业工种的概念,不过马车还是在那里不动,由不同的工人进行打磨、安装等工序。
可是距离生产线还差了一步,比如奥狄斯带他们参观的汽车生产线,车架从生产线的起始端就开始缓缓前进,等在生产线两侧的工人,开始给车安装车门,安装发动机,安装变速箱等等。
每个工人的工序都很简单,只需要找好位置,上几个螺丝就可以了。
但效率却非常高,一辆汽车下了生产线就能开出去。
而生产线在不停的向前,不停有汽车开出去。
奥狄斯很清楚,他获知的历史已经证明过,这看起来是小小的改进,却十分关键,如果改装成生产武器的话,伦堡的产能将跟其它四国明显的拉开距离。
对于这样的效率,四国的官员们依旧是在表面上十分平淡,内心却已经在琢磨着怎么跟奥狄斯谈引进技术的问题。
参观了几天之后,谈判重新开始。
不过这次谈判四国却都开始悄悄跟伦堡接触,希望能展开合作,或者购买伦堡的非凡技术。
连费内波特都不例外,这个国家起码现在还垮不了,所以他们希望这会是他们重新振兴的机会。
奥狄斯当然来者不拒,他愿意出售一些非凡技术,不过前提是因蒂斯等国都无条件向伦堡开通本国市场,并从伦堡订购一定规模的机械设备。
这让因蒂斯等国顿时有些矛盾,因为他们很清楚,只要开放了本国的市场,伦堡的商品一定会在本国倾销,他们自己的同类商品一开始还处在摸索阶段,花了很多钱买设备、买技术,但却一点竞争力都没有。
直到他们听说鲁恩已经跟伦堡签订了一系列的“技术互惠协议”,他们才纷纷表示,愿意答应伦堡提出的条件。
于是这场谈判的重点立即变成了鲁恩等四国代表,了解并订购伦堡的技术和设备、售后服务等方面。
随着一系列的协议签订,谈判才回到正轨。
可是现在大家都没有心思谈战争赔款这类的问题了,很快就达成了协议,因蒂斯共和国和弗萨克帝国只是象征性支付了一定的赔款,并向鲁恩割让了几小片偏远的殖民地。
不过鲁恩要回在战场丢失的非凡特性的态度依旧十分坚定,对此因蒂斯和弗萨克两个战败国也很好说话的样子,他们很快就达成了特性的归还协议。
这是因为因蒂斯和弗萨克都感受到了来自伦堡的威胁,他们都很默契的认为,不应该削弱鲁恩的实力,应该让鲁恩恢复一些力量,在东部和南大陆牵制伦堡。
而伦堡跟费内波特的谈判过程很简单,双方首先发表了停战声明,这也代表着费内波特承认之前丢失的领土,全部归伦堡所有。
接着从双方签订的外交、军事协议上不难看出,费内波特彻底服软了,承认了伦堡的国际地位,并在南大陆殖民地的一些问题上,愿意配合伦堡,并提供足够的帮助。
这场持续了一个半月的和谈,终于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落下帷幕,五个国家签署并发布了《联合声明》,这场持续了一年左右的世界大战,终于画上了句号。
如果仔细研究《联合声明》,就会发现,在本次谈判中,没有要战败国任何战争赔款的伦堡才是最大的赢家。
除了费内波特承认斯纳松地区和中途岛全部归伦堡所有,因蒂斯也被迫承认,伦堡对奥莱省有合法的统治权。
其次是这次和谈达成了一系列经济合作,伦堡作为技术和设备输出的那一方,获得了海量的资金。
《联合声明》发表的当天,伦堡的股票就涨疯了,大量的财富输入到这个国家,很多人甚至有一种错觉,在和谈之前,世界的中心还是贝克兰德,和谈之后,中心似乎就变成了艾萨拉。B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