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等等。
李念也没想过立刻就把孔雀国给吞了,但可以有一个向这方面发展的规划,让众臣向这个方向思考,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国无远虑,不得长久。
回答了怎么去的问题,李念又道:“只要我大秦之军能够过去,以孔雀国的实力根本不能与我大秦对抗,将之征服攻占,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在这点上,众臣都持同样的态度,相信大秦军队只要过去,孔雀国绝无可能抵挡。
“现今孔雀国高种姓,实则不是当地的原住民,而是一群被称为‘雅利安人’的外来入侵者,其等征服了原住民,并带来了种姓制度。”
“雅利安人能征服原住民,我大秦又为何不能征服其等?”
“这种姓制度虽不是好东西,但长久扎根于孔雀国人心中,早为孔雀国民众接受,甚至甘心主动维护,大秦若有朝一日治理孔雀国,不可贸然对此进行改变!”
贸然进行改变,不一定会让孔雀国的低种姓感激,反倒可能会激起仇恨反抗。
毕竟人家当奴隶当得挺开心的,你竟想剥夺他们当牲畜当奴隶的权利?
那可不得成仇人!
这种情况,当然是满足他们的心愿,继续将他们当牲畜使唤。
李念道:“种姓制度虽多有弊端,然对大秦治理孔雀国却有好处,孔雀国民众已习惯种姓制度,在其影响下变得驯服温顺。”
“因而,只要我大秦之军将孔雀国击败征服,再向其等宣称我大秦子民皆为高种姓,当能趁势为其等所接受!”
不说别的时代,但在大唐时,唐人在天竺百分之百是高种姓,就算是“正雅利安旗”的婆罗门老爷见到大唐子民,也得发憷,不敢摆谱。
可惜,大唐从未将天竺视作过对手,因此连王玄策灭中天竺之功也不被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