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帝秦设计师 > 第174章 也许,大秦很强?

第174章 也许,大秦很强?(2/3)

出……”

    这名僧侣并未说出“炫耀”、“显摆”,但房内其他僧侣都懂其意,他的话一说完,房内陷入到一种古怪的沉默。

    这是个很新奇的观点:那些当地土著不是觉得他们在炫耀,而是认为他们炫耀就这,怎么好意思拿出来炫耀的?

    倘若这个观点为真,那问题又是出在哪?

    仔细回想摩叶上师当时所言,是觉得他们孔雀国不够强盛,佛陀不够智慧,还是阿育王的功绩不够伟大?

    且这个观点要是真的,还代表另一件事:在此地土著所知中,有比孔雀国更强之国,有比佛陀更智慧者,有比阿育王功绩更伟者……

    结合在酒宴上时,此地土著曾看过秦国人,答案显然已呼之欲出,在此地土著眼中,秦国比他们更强,秦国人的功绩比阿育王更大。

    所以,当时此地土著的反应才那般奇怪,其等认为摩叶上师所言之事不能和秦人相比,却敢在秦人面前说出炫耀,因而才不屑鄙夷。

    此地土著的想法也可猜出:就那点功绩,远不及秦国人,却还在秦人面前显摆,简直可笑!

    房内,传来几道不稳的呼吸声,显然不只一名僧侣想到了这些。

    良久后,一名僧侣摇头反驳道:“这如何可能?依师弟话中之意,其等必是知晓有强过吾国之国,有智慧胜过佛陀者,有功绩大于阿育王之人!佛陀智慧莫测,而阿育王之功,便是月护王与那西方之王也不及,怎可能有人胜过?”

    这番话引来很多僧侣赞同,佛陀是有史来最伟大的智慧者,阿育王则是有史来最伟大的王,没有之一。

    那名说出观点的僧侣也没出言回复,任由其他僧侣反驳。

    因为他知晓自己的观点已经说入了这些师兄师弟心中,只是他们不愿意承认,放不下心中那点骄傲。

    毕竟他们一直的认知是自己来自天朝上国,先进强盛,其他地方都是不如他们蛮夷番邦,现今出现一个可能比他们更强盛先进的国邦,当然从心里不想接受,哪怕他们讲究心灵修行的僧侣。

    但僧侣修行未到一定境界,也摆脱不了贪嗔痴恨,只有实打实的证据呈现在他们面前,才会愿意承认。

    然而此刻,这名僧侣拿不出确凿的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见这名僧侣并不回复,其他僧侣在一番反驳后,发现没有意义,这名僧侣的话已经进入他们心里。

    实际上,在秦人到耽摩栗底时,就有人在想秦国是不是比他们更强,秦人是不是比他们更文明先进,但在那时,他们当然不愿承认,认为这是种无稽之想。

    尽管秦人曾说他们国邦很大,人口有千万之多,与佛陀一般的智慧者更是繁多,但他们并未太放心上。

    认为那是秦人好虚荣,为了不让他们看轻,故意编出的谎言,且编都编不好,一看就是仿照他们孔雀国编的。

    像他们孔雀国有千万多人,秦国也就有千万多人,像佛陀是大智慧者,在同时期的秦国也有大智慧者,还叫啥“老子”、“孔子”……

    哪有这么巧的事?

    此定是秦人仿他们孔雀国所编!

    可在今日,这些当地土著的反应告诉他们,秦人可能没有编,所言为真,那这就变成了一个惊悚的故事!

    害臊丢脸都是小事,更关键的是要是秦国真比他们孔雀国更强,那他们前往秦国传教一事,原本以为是文明对野蛮传教,先进对落后传教,能顺顺利利成功,现在却难说再有把握。

    且秦国强而他们孔雀国弱,秦国要是对他们怀有恶意,想要征伐孔雀国,以他们孔雀国现今的情况,能否抵挡?

    一想到这些事,房内又陷入沉默,这次沉默的时间更长更久,房内的气氛也更加沉重。

    一僧侣问摩叶上师道:“摩叶师兄,此事若为真,我等是否还要前往秦国传教?”

    到一个可能比他们孔雀国更强的国家传教,那会遭遇什么?

    摩叶上师道:“此事尚未确定,往秦国传教不可停,但我等在接下路途,须留意秦国消息确认此事,同时也要派人回国告知其他人。”

    万一秦国真的很强,派人回去,也能让其他人提前做应对,不至于秦国突然来袭,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可这也有问题,一僧侣道:“摩叶师兄之言甚善,然派回何人?不说离耽摩栗底,便是金地,也山高路遥,若人数不足,如何好回?且我等一路能行至此处,多仗秦人之助,若无秦人引路,只怕早多亡于山林。”

    “且我等派人回返,秦人也必会知晓,摩叶师兄以为秦人会静看我等回返报信?”

    这都是问题,在这地方没有足够的人形成团队,没有合适的向导引路,山路难行,容易身故,且秦人又不瞎不聋,他们让人回返,怎可能察觉不到?

    何况这地方的部族明显和秦人交好,秦人甚至都不需自己动手,只需下令让此地部族追杀,便能让他们派回的人员难以回返。

    摩叶上师道:“看来,为今只能先确认清秦国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