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帝秦设计师 > 第138章 十三将士归玉门

第138章 十三将士归玉门(2/3)

、藏匿人口、不用缴纳税赋,甚至在有宋一朝,僧人都开始向民放贷。”

    “本是要救世人,度化苍生的佛家弟子却成了高利贷债主,佛陀看了估计都想一巴掌超度了他们。”

    听了李念所言,始皇心中涌现出一个念头,不能任由任何宗教在大秦或者说华夏这片土地上肆意发展,必须严格管理,甚至还可用宗教去影响其他国家,打造一个以大秦人为中心的宗教?

    那阳洲的种姓制度可以借鉴一二,大秦是天下最强盛之国,大秦人是天下最优秀的民族,但其他民族的人也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成为大秦人……

    始皇在心中思考,越想越觉得这有一定的可行性。

    别的地方不知道,但阳洲这神奇的地方肯定是能行,那里的人连那离谱的种姓制度都能忍,想必也能忍他想造出的教派。

    始皇问道“佛教在阳洲最后如何了?”

    他只是随口问问,答案应该很清楚,佛教为后世三大宗教之一,发源于阳洲,肯定在阳洲也发展得很好。

    孰料李念给出的回答却是“回陛下,佛教在阳洲衰落了!”

    “原因据说有很多,臣知之不多,也未必准确佛教在孔雀王朝时由于有君王贵族支持而得兴盛,可孔雀王朝灭亡后,其自然而随之衰弱,且又有其他教派与之相争。”

    “阳洲可是有种姓制度,而种姓制度利于君王贵族,像在种姓制度下,入教都需要身份地位,佛教却人人皆能入,对后来的君王贵族没有吸引力,当然其对低种姓民众仍有。”

    “可随着阳洲兴起了和佛教有相仿之处的印度教,对低种姓民众的吸引力也逐渐不足,甚至其为了吸引信众,吸收融合印度教的教义,最终变得和印度教越来越像,反被印度教容纳。”

    “并且,佛教自身也在发展中涌现出更多问题,在后世有句话叫‘佛祖不度穷逼’,阳洲佛教也出现了这种情况。”

    “原本在佛教须得靠自身苦修、自身行善去积累功德,以求超脱,可后来变成了捐财物便可获功德,也就是只要捐的钱财多,在佛祖那的功德也多。”

    “没钱?没钱还想要什么功德,佛祖座下,不收穷鬼!”

    始皇又问道“倘若能制一教派,传入阳洲,你以为如何?”

    李念想了想,觉得这事有可行性。

    某不可言说之教、佛教、印度教都能在阳洲兴起,大秦炮制出一宗教去阳洲,保不准真能成,只要能符合阳洲当地的情况。

    何况,某不可言说之教此时还未有,印度教也不见踪影,大秦弄出的教派到阳洲去,竞争对手真不多。

    “臣以为有可行性,但此事须得好生计较,不可贸然行事,最好在前往阳洲的使团带回阳洲情报后再做决定。且最重要的一点,此教派要有利于大秦,不能为祸。”

    大秦已在计划安排人员出使阳洲,翻越喜马拉雅山脉很难走,大秦将计划从西南之地进入阳洲。

    派遣屠睢、赵佗等人和百越诸部建交,其中便有这方面原因,想从百越人那学得其等在密林中生存穿越的经验,以使前行顺利。

    得到李念回答后,始皇道“那刘庄后来又如何了?班超何许人也,为何只提到其出使西域,未有后闻?”

    李念解释道“班超是奉刘庄之命出使西域,但其后来之事并非是在刘庄时期,而在刘庄之子刘炟时。”

    “刘庄于永平十八年离世,时年四十八岁,在位十八年,庙号显宗,谥孝明皇帝。”

    “刘庄一生颇有作为,也没多少缺陷,是为东汉第二位名副其实具有庙号的帝王,在其离世后,由其第五子刘炟即位。”

    “刘炟即位时才十九岁,甚为年轻,但其执政却颇为老道。”

    “在对内治理上,相较于其父刘庄,其没有那般严苛,更放宽了刑律,废除了许多酷刑苛法,深受当时的官民爱戴。”

    “其恢复了盐铁官营、平准均输之策,为促进人口生育,颁布胎养令,‘今诸怀妊者,赐胎养谷人三斛,复其夫,勿算一岁,著以为令。’,使东汉人口在其在位期间增加了将近千万。”

    “文化上,其促进了儒家经学统一,陛下也知道儒家学说源于孔子和孟子,但孔孟毕竟已作古,无法亲自出来给后来的儒家弟子讲说他们本来之意。”

    “于是,后世儒家弟子对他们学说会产生各式各样的理解,有些理解就算孔孟复生,只怕也得傻眼他们真不是那个意思,但架不住后人这么理解。”

    “为让儒家的理解统一,刘炟召开了一次白虎观会议,让儒家各派各抒己见,共讨同异。”

    “至于对外方面,从后来看,其有功亦有过,有功在于其没有抛弃被围困的大汉将士,反而派兵营救,留下了‘十三将士归玉门’的佳话。”

    鹰酱的《营救大兵瑞恩》、《黑鹰坠落》算啥,这样的故事在华夏古来便有,现在有人却将鹰酱的故事捧上天,不知自家亦有。

    “永平十七年,东汉在西域设立了都护府,任命西域都护陈睦,耿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