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无双群侠传 > 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分裂肆

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分裂肆(2/2)

气浅薄,一身本事大打折扣。眼下紧要关头,好像也不是修炼的时候。

    又过了小半个时辰,老者慢慢睁开眼来。

    萧平安心头陡然一紧,随即见那老者先是缓缓望望四周,目光转到他身上,微微一笑。这一笑,带着浓浓慈祥温和,叫萧平安也是大受感染,忍不住吞咽一口,小心道:“祖母?”

    老者颤巍巍站起身来,样貌也似有了变化,原先的红润精气不见,面上的皱纹似乎也多了不少,老态龙钟尽显,说话声音慢吞吞,不急不躁,也是明显的老妇人嗓音,不过口齿倒是清楚,道:“这年纪大了啊,是也该出来走走,晒晒太阳。”

    萧平安见他起身似是艰难,忍不住上前搀扶,触手之下,只觉肌肉松垮软绵,哪里有一点练武人的样子,心中啧啧称奇。

    老者轻轻伸手,只将手腕搭在他小臂上,温和道:“好孩子,你叫什么名啊?”

    萧平安道:“萧……靖言。”

    他临时改口,不免留下痕迹,老者却是并不在意起疑,道:“多大年纪了啊?”

    萧平安道:“二十七了。”其实他可能二十六,也可能二十七,只是自己一直当二十七说。

    这并非因虚岁周岁之分,其实中国古代,是没有周岁一说的,官府也好,百姓也好,说的都是虚岁。

    《礼记正义》引郑玄注曰:“中数曰岁,朔数曰年。”中数者,谓十二月中气一周,总三百六十五日四分之一,谓之一岁;朔数者,朔,十二月之朔,一周谓三百五十四日,谓之为年。

    是以古代的记年,你哪年生人,那年便是一岁,过年便加一岁。所以古代的虚岁,也并非是要算上十月怀胎,非要给你多加一岁。简言之,不是虚大一岁,而是不精确到年日而已。

    从秦始皇十六年始,直到清宣统三年《户籍法》颁布之前,官府的户籍和档案都只记载民众的生年和年龄,不记出生月和日。

    只到近代引入公历之后,才有所谓“实岁”,以多少次生日为实岁,也就是现今所说的周岁。汉代之前,国人并无过生日的习俗,其开始于魏晋,风行于唐。而国人经常挂在嘴边的生辰八字,乃是宋人徐子平在唐人李虚中六柱命理的基础上发展创造,其作《渊海子平》乃是四门八柱的开山理论。

    老者点点头,道:“嗯,那也不小了。”

    扶着老者顺着小径慢慢前行,老者如同小脚老妇人一般,迟缓缓迈不开步子,一点一点向前挪动。

    小径前头,道路分岔之处,有棵古柏,胸围需数人合抱,单独砌了个花坛圈着。主干粗壮,远看高大挺直,近看却是扭结纠缠,如同巨龙盘绕。树皮大半剥落,露出光滑的灰白色纹理。朝树冠上去,各种奇形怪状的枝干纠结曲伸,多半似已枯死,如同骨刺残骸。少有几根树枝之上,挂着一团绿意。

    老者在树下驻足,仰头观看。离地三四丈处,主干之上,裂开深深一道豁口,几乎从此处将古树劈成两半,豁口处幽深焦黑,乃是雷劈痕迹。难怪此树半枯半荣,原来饱经沧桑。

    老者感慨无限,轻声道:“这棵柏树,可有一千多年了,据说还是张骞种的。”

    萧平安不知他说的乃是出使西域的张骞,这种古树,他山林之中,见的可是多了,丝毫不以为奇,附和道:“那是有些年头了。”

    老者微微一笑,绕着大树转了半圈,折上去往凉亭小路,问道:“你是哪里人?”

    萧平安摸摸后脑,道:“我自打记事先是在徐州,约莫就是那里人吧。”如今有人问起,他都称自己乃是来自信阳。实际他幼年流浪,颠沛流离,去过不少地方,最早的记忆便在徐州。此事少对人说,今日加了个小心,不敢提自己名字来历,更不敢言语提及与盛家交恶。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