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麦穗走了,她说先去外婆家,在城南公园那边。孙曼宁亲自帮她拎行李,送她回家。
目送两女离开,余淑恒警眼李恒,稍后拉开驾驶室的门,坐了进去。
李恒想了想,坐到了副驾驶。
当车子发动时,他忽地开口,出校门,往右边开。
余淑恒不认识去前镇的路,以为他在指路,于是按着他的方向走。
只是才开出没多久,他的声音又传了过来:老师,靠边停一下。
余淑恒面露疑惑,但还是停了下来。
打开车门,李恒一个冲刺跑了20多个石板阶梯,结果让他大失所望,宋家的大门是关着的,上面还有一把铜锁。
余淑恒也跟了上来,打量一番两层小楼,冷不丁问:宋妤家?
就知道瞒不过她,李恒没否认:是。
听闻,余淑恒若有所思地看了看他,然后不紧不慢围绕宋家走一圈,屋前是花草,屋后是菜地。
菜地里种了好些蔬菜,显然前段时间这里还有人居住。
李恒不死心,向左右邻居打探才得知,宋适和江悦两口子已经回了洞庭湖。
余淑恒右手伸进木栅栏,摘了一朵红红的月季,放鼻尖闻一闻说:宋妤母亲是一个很有品味的女人。
江悦确实很有品味,在前世三个岳母娘中,她性格算是最温和的,事情也是最少的,对李恒态度也算最好的。
见他沉默没做声,余淑恒转了转手中月季,很漂亮?
李恒知道余老师问的是宋妤妈妈,回答道:宋妤主要是继承了她的美貌。
余淑恒点点头,往台阶行去,走吧,不然到你家天又要黑了。
这个老师不用愁,百分百天黑。李恒在后面说叨。
余淑恒笑,没转头,没回话。
车子再次启动,这回在李恒的指认下,两人抄小路出的城。
余淑恒问:你在邵市呆了几年?
李恒回答:3年。
余淑恒说:老师在沪市呆了26年,很多地方都不熟。
一路上,两人有一搭没一搭聊着,花了一个小时才到隆回。
李恒这时说:老师,我要买些东西。
余淑恒没二话,陪着他去了一趟县城,等到再次上路时,已然是下午2点半了路过花门,她问:大概还要开多久?
李恒对这条路线门清,按现在这个速度,快的话160分钟左右,慢的话4个小时也有可能,上面路弯,山多,一直要爬坡。
他口里的160分钟指的是专走这条路的老司机。至于余老师,嘴,4个小时候能到就不错喽。
结果同他预料的差不多,过了六都寨后,车子速度瞬间降了一半有多,路的左边是高山,右边要么是河流要么是悬崖,开得那叫一个小心翼翼啊。
他好多次想抢过方向盘自己开,可一想到重生过来自己还没摸过车,如果骤然会开了,他娘的很多东西根本解释不清好伐。
权衡一番,最后只得偃旗息鼓。
等到过了七江,李恒央求道:老师,有空教我开车。
余淑恒说:等回沪市教你。
这种地形她不敢教,生怕李恒一个不稳就冲沟里去了。
下午6点11分,奔驰七拐八拐终于到了前镇。
现在太阳刚刚落山,西边的天际布满了晚霞,红红地映照半个天空,煞是好看。
余淑恒降下车窗玻璃,一边慢慢开车,一边观察四周,末了问:这就是生养你和肖涵的小镇?
李恒听懂了她的意思:这小镇看起来平平无奇,怎么会孕育出肖涵那么精致的女生?
怎么会培养出李恒这样的大作家?
李恒指指前边岔路口,沿着左边那条路下去,就能到肖涵老家。哦,对了,撰写《海国图志》的魏源故居也在那个方向。
有些话一听就懂,这小男生是用历史上的名人反驳她的质疑呢,余淑恒难得地笑了笑,第一次看到你眶耻必报的一面。
不,我从小就是个眶耻必报的主。李恒这样回答。
余淑恒好奇:怎么说?
李恒回忆讲:我们这里流传报仇不隔夜,我小时候打架就是奉行的这条宗旨。
余淑恒以前详细询问过他打架一事,里面有一些不好的回忆,她识趣地转移话题,你跟麦穗说过的钱跃进馄饨店在哪?
老师你饿了?
嗯,有一些。
就在前面,在那石门站旁边。
余淑恒依言朝前开,没多会就到了馄饨店门口。
李恒探头望了望,高兴道:运气不错,店里还有顾客,还没关门。
,
余淑恒打开车门,我们下去吃点。
矣,好。
一前一后踏进店里,李恒熟练吆喝: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