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省各道员,皆加参领衔。
紧接着,锡良又下令,奉临电报线(自奉天省城起,经抚顺、兴京、通化达临江县)、奉临支线(由桓仁和辑安两路达通化),即日起动工架设。
曲绍扬借机上奏,想要修筑从通化到临江的铁路,预计需要款项一百五十万两。
锡良回复,可由临长海道未来五年的税赋中筹集一部分,朝廷拨款一部分,其余由省府筹集,资金到位即可修建。
消息传到临江,高江成联合临江、通化等地官员,立即行动起来募集资金。
曲江得到曲绍扬授意,表示愿意支援三十万两,加上朝廷拨款二十万两,省府拨款二十万两,以及曲绍扬想办法从美国银行贷款三十万两。
到当年年底,终于凑出来一百五十万两筑路资金。
对于临长海道修铁路一事,倭国倒是没多大反应。
一方面是倭国的注意力都在新法、京奉铁路上。
另一方面,是吉省这几年修筑的铁路已经很多了。
吉长、吉安、安奉、吉哈、哈瑷铁路相继通车,吉林到珲春的铁路已修筑大半。
从龙井到通化的铁路,也已经提上日程,吉省几乎建立了一个完整的铁路交通网。
曲绍扬的手段强硬,完全无视倭国的反对,只要手里有钱,想怎么修就怎么修,谁也管不着。
所以,临江到通化这点儿铁路,根本就不算什么。
五月十三,新任的东三省总督锡良,到吉省视察。
锡良是蒙古镶蓝旗人,曾在山西任知县,后来又任直隶州的知州、候补知府等职。
此人在山西任职二十年,以廉洁、仁爱、为官认真、作风朴实而著称,据说是深受山西百姓爱戴。
锡良一到吉林城,立刻各处视察,这几年吉林在曲绍扬等官员的治理下,发展的非常不错。
城中心街路平整干净、四通八达,街路两旁安装了路灯,商铺栉次鳞比、繁华热闹。
外围工厂林立,各类产业聚集,经济发达。
身穿统一制服的巡警,在街面巡逻维持着治安,目之所及,各处皆井然有序。
锡良在吉林城停留数日,之后又在曲绍扬等人的陪同下,去了长春、哈尔滨等城市。
还亲自视察了各处铁路、学堂、工厂、农场等地,深入了解吉省各地百姓生活、经济状况等。
“好,好,难怪徐大人对曲大人称赞有加。
曲大人年纪轻轻,就能将吉省管理的井然有序,工、农、商业兴旺,百姓安居乐业,实属难得啊。
若朝中都是曲大人这等能臣干吏,又何愁我大清不兴?”
视察结束后,锡良对吉省取得的各项成绩十分满意,更是对巡抚曲绍扬赞赏有加。
“大人夸奖,下官愧不敢当,下官也是仰仗各位大人的指点提携,听命行事罢了。”
上官的夸奖,听听就是了,前往别往心里去。
曲绍扬自谦一番,又夸了夸省府一众官员们,让他们也在总督跟前儿露露脸。
最后,大家伙儿都十分满意。
吉林巡视结束,锡良又带人去了黑省。
陈允哲那边早就接到了消息。但是他才到任不久,省府一切事务也刚刚熟悉理顺,自然无法与吉省相比。
好在陈允哲应对得宜,锡良也没挑出什么毛病来,在黑省停留数日后,返回奉天。
送走了锡良一行,行省公署一切事务恢复正常。
陈彦川等人,也该收拾行囊,出发前往德国和倭国留学了。
这一批出国的孩子里面,有曲河家的振生、曲福家的振义,还有陈彦川、陈静雅兄妹。
更多的,是当初跟随曲绍扬抗倭,阵亡将士的遗孤们。
当初曲绍扬就承诺过,这些人的孩子,他负责培养成材。
只要孩子们肯学、认学,曲绍扬会一直供他们读书,甚至出国留学。
还别说,这些孩子里头真有不少成器的,学习不错。
曲绍扬也践行诺言,按照他们的成绩和想法,把孩子们安排到实业、师范、医学等相关学堂里学习。
其中比较拔尖儿的,则是选派到国外去留学。
不光是这些人,像林兴家、林兴业、江春福、周传勇、郑铁柱、李政文等各家的孩子们,基本上也都到了年龄。
学习好的就进学堂继续念书,或者出国留学,学习差的就安排到武备学堂,或者直接进定边军、各地衙门等安排个差事慢慢历练。
这些都是曲绍扬的亲信,也是未来的希望。
把这些孩子放到适合的位置上培养成材,将来都会是建设东北的骨干。
这几年各国争相与清廷合作,吸引中国学生前去学习。
而且曲家跟英、美、德、法等国都有很多合作,送孩子们出国留学不算啥难事儿,留学名额逐年递增。
基本上,派往英、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