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民国:关东参王 > 第二百六十五章 曲江定亲

第二百六十五章 曲江定亲(1/2)

    漏出来的粉条,经冷水过凉,彼此不粘连后,要捞出来晾到外头的架子上。

    天冷,粉条晾出去没多会儿,就冻的邦邦硬了。

    这时候不要着急取下来,就在外头多冻几天。

    等里面的水分升华了,粉条半干之后,取下来剪成段儿。

    再用细麻绳捆扎起来,继续放到寒冷、干燥、通风的仓库里,有人来买,就可以出售了。

    新做出来的粉条,当地人称之为冻粉,含水量高,不耐火候,煮的稍微大了就容易坨。

    大多数人,都爱买干粉,一个是水分没那么大,不压秤。

    另一个就是干透了的粉条抗煮,炖出来更肉头。

    当然了,家里要是急用,谁还管啥冻粉、干粉啊,买回去吃就是了。

    猫耳山以前没有粉坊,大家伙儿吃粉条,都是从杂货铺里买。

    如今曲家开了粉坊,众人都觉得新鲜,这边刚漏粉呢,就有人打听,啥时候有粉条往外卖。

    粉坊掌柜早就得了曲绍扬的授意,粉坊只往外大量批发,不做零售。

    不能因为他们开了粉坊,就耽误了杂货店的生意,那就太不讲究了。

    所以,面对前来打听的人,掌柜直接就说,过些日子,他们会把粉条送到杂货店去。

    想要吃的,到杂货店买就行。

    冬季里气温低,粉条不容易坏,而且外面下雪,没有那么多灰尘,粉条也干净好保存。

    所以从这时候开始,粉坊就要天天漏粉、晾晒,要在天暖和之前,把秋天囤的这些原材料,都变成粉条。

    如此一来,那工作量可以说相当繁重了。

    所以陈秀芸吩咐伙房,必须保证伙食够硬。

    两合面馒头、大黄米、白脸高粱米,都管够儿吃,每顿四菜一汤要有俩荤菜,保证顿顿有肉。

    东家给的工钱高,伙食还好,那伙计们还不玩儿命的干?

    粉坊这边忙的热火朝天,酒坊那头也没闲着。

    两头的伙计赛着伴儿的干活,谁都不想被落下。

    粉坊和酒坊运行良好,也不用陈秀芸跟着费太多心思,所以她一心忙着曲江定亲的事情。

    十月十八定亲,这时间就有点儿赶。

    虽然杨家那边说的挺好,不要彩礼,也不要这个那个。

    可曲江是曲绍扬的哥,再咋地,也不可能太简单了啊。

    尤其是曲绍扬还不在家,陈秀芸必须尽心尽力给操持,免得落人话柄。

    所以亲事谈成之后,陈秀芸就领着家里这些丫头、媳妇们,抓紧时间准备定亲礼。

    最起码,得给琼花做两单两棉四套衣裳,另外再准备几样金银首饰,其他一些零七八碎小东西啥的。

    家里好料子多的是,直接找出来随便用。

    桃花、月娥等年轻媳妇们手艺都不错,众人就在正房西屋里,连裁剪带缝的,嘻嘻哈哈就把衣裳给做出来了。

    十月十八,曲江跟杨琼花定亲的日子。

    曲江的爹娘都没在跟前儿,为了显得隆重,陈郎中夫妻、刘东山夫妻,都出动了。

    家里伙计赶着两挂爬犁,拉着曲江、陈、刘两对夫妻,还有定亲的聘礼,直奔葫芦套。

    杨家这边,一大早晨起来,全家上下就在忙活。

    杨琼花的大哥本来在山场子伐木呢,为了妹妹定亲,特地跟二柜告了假回来。

    老大领着俩弟弟把院里得雪全都清了出去,地面扫的干干净净。

    屋里头虽然破旧,各处也都收拾的挺利索,别管咋地,得让人看着舒坦。

    杨氏和老周两口子,领着周传仁、周传勇哥俩,也早早地就来了杨家。

    各处都帮着看了一遍,确认没啥疏漏才安心。

    辰时末,曲江一行来到了葫芦套杨家。

    还不等到门口呢,琼花的弟弟妹妹就立刻往屋里跑报信。

    然后,一家子从屋里出来,到大门口迎接。

    “利福、弟妹,这两位是曲巡检的岳父岳母,正经长辈,就全当是曲江的父母到场了。”

    双方见面,老周赶紧给小舅子夫妻介绍。

    “哎呦,早就听说过陈郎中夫妻的名头,医术高超、仁心仁德,大家伙儿都夸你们呢。

    来来,快请进屋吧。”琼花爹满脸笑容的跟陈郎中夫妻打招呼,将众人迎进了屋子。

    杨家孩子多,三间房,东屋南炕上摆着张木头桌子。

    琼花爹娘把客人让到了屋里,然后招呼客人上炕。

    刘东山夫妻、陈郎中夫妻坐在炕头的位置。

    琼花父母还有老周两口子,坐在了炕稍的位置,两家人正好隔着桌子面对面。

    周传仁兄弟,还有杨家几个年轻人,全都坐在北炕的炕沿上。

    曲江和伙计,把他们带来的定亲礼,挨样儿摆在了桌子上。

    一块儿带着四根肋条的五花肉、一对鹅、四盒茶叶、四坛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