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和离后,渣男跪着求我回头 > 第517章 要仁嘉公主和亲

第517章 要仁嘉公主和亲(1/2)

    上战场,哪有不受伤的?

    萧可儿的情况跟三皇子一样,纵然有萧承钰的保护,性命无忧,但也不至于一点伤都没有。

    更何况,这俩也不是去蹭功劳的,而是实打实与敌军真刀真枪打的,多多少少会有伤口。

    沈忆舒如实告诉城王妃,说的话都跟之前对郑贵妃说的差不多,无非是让她们不需要太过担心罢了。

    既然已经把萧可儿的信交给了城王夫妇,沈忆舒便没有再多留,而是回到了自己的公主府。

    接下来的时间,她一直在为出门寻找药王谷核心传承做准备——据师傅说,那地方很难找,且布满了机关,就是怕被外人闯入,将药王谷核心传承毁掉或者偷走。

    若是正统药王谷传人进入,还需要经过一定的考验,才能得到认可,拿走传承。

    沈忆舒虽说自诩医术过人,也觉得自己已经把药王谷的本事学了个七八成,但也不敢托大,觉得自己就一定能通过考验。

    毕竟,学无止境,尤其是医学一道,更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经验。

    在沈忆舒为此做准备的时候,大安国和南疆之间,来了一场为期两个月的、艰难的谈判过程。

    谈判么,无非就是互相拉扯,你来我往,漫天要价、坐地还钱,谈妥了就签订国书,谈不妥就继续拉扯。

    在大安国和南疆之间,实际上没有太大的悬念。

    因为大安国是无可争议的战胜国,甚至是俘虏了对方国君的战胜国。

    在南疆派出求和使者到大安国京城的时候,大安国就针对这场战争,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第一,割让千绝谷—断肠山脉以北所有的城池和领土给大安国。

    第二,赔偿大安国军队开拔之资白银三千万两。

    第三,以白银五千万两赎回南疆皇帝。

    第四,以白银两千万两赎回所有战败的俘虏。

    第五,允许大安国商户进驻南疆各处,减免相应税收。

    第六,割让断肠山脉西部以南的大型铁矿给大安国。

    第七,南疆签订从属国契约,从此成为大安国的属国,虽然允许国君自治,但每年要将南疆国库税收的七成,上交给大安国。

    总共就这么七条,总结起来无非就是割地加赔款。

    千绝谷—断肠山脉以北,原本有四个城池属于南疆,以边城为中心,东南西分别是水城、温城和荔城。

    这四个地方是比较靠近大安国的,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势西高东低,有河流经过,南疆有三成的粮食是在这几个城池种出来的。

    如果这四个城池割让给大安国,那就意味着南疆的粮食产量将大幅度减少,更严重的,南疆可能以后都不能实现粮食自给自足,可能还需要向大安国进口粮食。

    这样一来,南疆对大安国的依赖会进一步加深,大安国的领导地位就更加稳固。

    后面的赔款自不必说了,加起来总共白银一亿两,这几乎是南疆目前能拿出来的所有活动资金。

    除了国库里的存款之外,还需要向各个世家大族、皇亲国戚征收,才能凑齐这一亿两。

    这是一笔巨款,如果这笔钱真的全部给了大安国,那么南疆在近几年之内,将没有钱发展国力,再也无法韬光养晦、曲线崛起,更不会有超越大安国的一天。

    更何况,还有割让铁矿,国库七成上交,这是进一步削弱了南疆的兵力和财力。

    没有铁矿,就无法批量锻造兵器,也无法锻造盔甲和铁蹄,战斗力会削弱一大截。

    至于国库上交,那就更简单了,只给南疆留少数钱财用于基础运转,其他需要花钱的地方,统一由大安国的国库拨款。

    毕竟签了从属国协议之后,南疆百姓也算是大安国的子民了,若是想要消弭战争,光靠武力镇压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化,让南疆百姓认同大安国的统治。

    如果南疆百姓跟着大安国的政策,能吃饱穿暖、无病无灾、不受战争之苦,那百姓们又为什么要去拥护南疆的统治呢?

    长此以往,南疆皇族在南疆百姓心中的重要性会进一步降低,到时候大家只认大安国,而不认南疆,那就是大安国彻底把南疆吞并的好时机。

    所以,这个和谈的协议,就是为了长远计而制定的。

    如此苛刻的条件,南疆使臣当然不同意,一直耗在京城磨嘴皮子,希望永安帝能够网开一面,收回成命。

    但是永安帝坚决不改口,并且只有一句话:

    “若是南疆不愿意签订这个条约,那大安国的军队也可以继续向南推进,镇北王可还在南境没回来呢。”

    此话一出,南疆使臣直接没办法了。

    南疆的皇帝都被俘虏了,南疆战败,元气大伤,就算重新再立一个皇帝,再打一次,也打不过兵强马壮的大安国,打不过战无不胜的镇北王。

    使臣们互相商量一番,哪怕心脏跟割肉一样疼,哪怕再舍不得,但还是同意了大安国这不平淡的契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