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417章 退而不休的某人

第417章 退而不休的某人(1/3)

    “哦?陛下将人事大权也下放给你了,房‘首相’?”

    当日晚,相府主卧。

    房玄龄躺在病榻上,古井无波的眼睛里,含着似笑非笑的揶揄神情。

    在他的床头,好大儿房遗则跪坐着,古井无波的嘴角在微微抽动。

    他也很绝望啊,他只是个记账背锅的小会计啊。

    被李明陛下突然赋予了首相的职责,还是最最要害的人事任免建议权,他能怎么办啊?

    他只能灰溜溜回家,请真正的首相大人帮着出主意。

    “我道是你怎么今天这么早回来,破天荒的不用加班。

    “原来你是带着任务来的?”

    房玄龄虚弱地靠在靠枕上,疲劳地揉了揉眼睛。

    说来奇怪,他明明已经给自己请了病假,赋闲在家专心养病了。

    可怎么还是觉得这么乏累呢?

    聪明的李明陛下,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父亲,看在帝国的份上,看在你我的父子情谊上,帮我一把吧。”

    房遗则面无表情地恳求道。

    “你我既是父子,何必这么生分?你可以叫我阿爷,这样更亲热些。”老房面无表情地指导着。

    “阿爷,帮帮我吧~”小房面无表情地撒娇道。

    房玄龄忽然感到鸡皮疙瘩掉了满地,浑身一激灵,从床上一个仰卧起坐,摁住了即将熊抱过来的小儿子。

    “我帮你,我帮你行不行,所以能不能别再肉麻了?”

    “哦好的。”房遗则乖巧地收手,跪坐回了原位。

    唉,又上那小子的套了……房玄龄无奈地叹了口气,放弃了抵抗,两手一摊:

    “职业调整的原案呢?”

    “在这儿呢。”房遗则指了指自己的脑子,便掏出狼毫笔,在一张白纸上写了起来。

    事关用人机密,书面文件不可带出办公室。

    房玄龄双手郑重地接过这张纸页,好像手里承载着的是帝国的前途命运。

    话这么说也没错,因为国家是由人组成的。

    而六品以上的官员,无疑将成为这个国家的中流砥柱。

    老宰相眯着眼睛,在摇曳的烛光下,仔仔细细地阅读着,研究着,揣摩着每一个名字。

    六品以上已经称得上是高官大员了,但大明地大物博、人才济济,全国要调整的官员加起来,那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根据惯常的工作流程,应是吏部拟个框架出来,层层上报到分管副首相长孙无忌,由国舅爷亲自拟稿。

    成稿以后,经首相房玄龄审核删改,最后再呈给陛下,如果陛下哪里有不满意,再打回重改。

    如此一来,陛下得到了最终的人事决定权,官吏得到了做不完的工作任务,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

    不过这次,为了提高效率,也为了照顾老首相同志、不被甲方一次次改方案逼到抓狂。

    李明将流程改了一改,先自己亲自定下初稿,再请房玄龄审阅捉刀。

    在机关单位里走过流程的都知道,领导往往是最后签名的。

    李明陛下这一流程上的变动,已经是近乎倒反天罡的恩惠了。

    房玄龄不禁心头一颤。

    陛下对大臣们是真的交心了,从物质到精神上,各项恩宠全部拉满。

    真是一位难得的好君主啊。

    为了能让手底下的牛马好好干活,能把身段放得这么柔软。

    嗯,简直挑不出陛下一点毛病来,除了喜欢把官吏当做牛马使唤以外……

    “长孙无忌……做得还真不错。”

    房玄龄一边翻阅着新任官员的调整名单,一边自言自语地嘀咕着。

    选贤任能,简简单单四个字,真做起来可是复杂得很。

    先不说能不能选出真正的贤才,能不能平衡各方利益。

    就算选贤的能力合格,谁又能忍住不往里面填充“自己人”的冲动呢?

    可是,依房玄龄来看,长孙无忌还真忍住了,没在新官员调任名单里夹带私货。

    证据就是,名单里出现了不少唐朝老臣,其中有很多人都是李明陛下所不熟悉的生面孔。

    别说陛下,连普通高级官员都未必能知道那些被提拔的新官吏。

    因为他们都是三省六部里的中低层官僚,属于“干实事”的职业经理人。

    不显山露水,在民间、在官场上都藉藉无名。

    只有当真正落实一项政策、或者提出一项方案时,才知道这些“无名之辈”的重要性。

    譬如这份新官选任名单,最初搭建框架、草拟概要的,一定是吏部的某位头秃小官僚。

    他们就像在官场这块大田地里辛勤耕耘的“农夫”,平时不出人头地,但国家的正常运转又离不开他们。

    而在这份名单之中,就有许多这样的“螺丝钉”。

    这些原本隶属大唐的“螺丝钉”不可能是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