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印度叛乱,大英和印度之间的贸易额直接断崖式下跌至谷地。
而印度,可是当前英国最重要的市场。
这也就使得英国本土大量的工厂都失去了订单。
工厂没有订单,工人自然也就失业了。
失业了的工人没有生计,只能跑到街头来游行示威。
看着这些帕麦斯顿忍不住重重吐出一口浊气,神情中明显带着忧虑。
“哎!”
“上帝啊,难道你已经不眷顾大英了吗?”
眼见帕麦斯顿脸色难看,一旁的侍从连忙上来询问道。
“首相阁下,要唤军警过来将游行的人群驱散吗?”
帕麦斯顿闻言,稍稍思索一阵,然后点点头说道。
“嗯,尽快将人驱散吧!”
“这里距离白金汉宫不远,不要让这些刁民惊扰了女王陛下。”
一旁的侍从闻言,忙不迭的应是。
随着帕麦斯顿的命令下达,很快,伦敦街头便响起一阵隆隆的马蹄声。
一名名接到命令的英国骑警纵马而来,稍稍整理了一下队形,便列阵向举着标语横幅的游行工人冲去。
瞬间,原本聚在一起的游行工人便被冲散,惨叫声,叫骂声随之响起。
马匹奔驰而过,不少人都被直接撞飞出去,骨断筋折。
帕麦斯顿将目光从外边收回,然后说道。
“走吧,回唐宁街十号。”
他的话音落下,一旁的侍从当即应是。
马车继续出发,向唐宁街十号的方向而去。
……
随后一段时间,欧洲局势迅速变化。
随着英国用摆烂撤兵来威胁,法国不得已放弃支持沙俄,并加大在克里米亚方面的投入。
而沙俄在失去法国的支持之后,也是不敢继续在维也纳和会上咄咄逼人。
至九月底,在数个月的激烈拉扯争吵之后,几方终于达成共识,完成了和谈。
并公开了《巴黎和约》。
嗯,原本谈判是在维也纳谈的。
但是,由于沙俄那边看奥地利实在不爽,再加上拿破仑三世爱显摆的性格。
所以,后期的谈判地点被改为了巴黎。
自然完成和谈之后,和约叫做《巴黎和约》也是理所应当。
首先,和约第一条就是英法联军退出克里米亚,沙俄重新拿回克里米亚的失地。
第二是沙俄会着手重建黑海舰队。
但黑海舰队的规模要受到限制。
并且,英法也将派遣舰队进入黑海,在黑海沿岸建设军港要塞,和沙俄一起共管黑海。
第三就是多瑙河口和比萨拉比亚南部,高加索的卡尔斯等地,交由沙俄和奥斯曼共管。
第四,则是沙俄放弃对奥斯曼帝国境内东正教的保护权,不过,奥斯曼帝国需在列强的监督下,平等的保证境内各教教徒的合法权益。
第五,多瑙河和黑海的航行自由,各国将共同保证非武装船只可在黑海,以及多瑙河中自由通航。
第六,塞尔维亚、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的宗主权则是由沙俄继续保留。
几方谈成的条件对沙俄来说,无疑很苛刻。
比如说多瑙河口和比萨拉比亚南部,高加索的卡尔斯等好几块沙俄盘子里的肥肉都被人给捞了去。
就连黑海这个沙俄的自留地,后花园,都被英法给插了进来。
但和原时空几方和谈所谈成的条件比起来,这次和约所谈成的条件,无疑要宽松许多。
沙俄虽然让出了一部分己方在近东地区的利益,但依旧保持了在近东,在黑海沿岸的军事存在。
等于是给了沙俄一个将来再在克里米亚翻盘的机会!
无论如何,总比原时空沙俄彻底被赶出黑海,不允许在黑海沿岸建立兵工厂,不允许重建黑海舰队,不允许保留军事存在要强。
而在克里米亚停火之后,英国则是开始将主要精力,放在印度方向。
在克里米亚停战之后,克里米亚的英军主力,第一时间便向着印度方向调去。
而他们所走的路线,则是横穿中东。
从克里米亚出发,借道如今被沙俄吞并的格鲁吉亚等国,穿过伊朗,便能抵达印度(别喷我,历史上英军就是这么干的,横穿中东直接从克里米亚赶到印度)。
嗯,如今的巴基斯坦和印度还是一个国家。
走陆路的运输成本虽然更高,但如今的英国最需要的不是计较成本,而是尽快平定印度的叛乱。
除此之外,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
……
京城,九州清晏!
“陛下,欧洲方面传来最新消息。”
李梁迈步走到李奕面前,躬身奏报。
李奕微微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