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谢渊的法诀不断变幻,身上叠起金光、冰盾、旋风守护,周围又有属于他的水浇土掩,削弱玉静道法,稳稳立在空中。
他以《太清道德真经》习悟万法,早就不拘泥于武道,手段直指大道本源。不论武道、仙道,乃至神道妖术秘法,只要洞悉其理,谢渊都可以使出。
现下拿出同样的道术手段,谢渊一下立稳脚跟,法诀变幻,和玉静斗起法术来。
这超出所有大宗师见识的战斗看得他们目眩神迷,目瞪口呆。练武练了一辈子,练到近乎得道,方才看到世间还有这样利用力量的法门。
怪不得武道在上古被称为小道,杀力或还能够称道,其他手段的玄奥差得太远……
“谢渊竟然也修仙道……能看到这一场斗法,足慰平生。”
“他的确是,厉害。”
有大宗师感叹道。哪怕之前不看好谢渊,现在也对这个年轻的强者心里生出欣赏、佩服乃至嫉妒来。
“可就算如此,他的道法也不会是玉静的对手。玉静道行深厚,还拿着天书。”
“我看未必。玉静拿着天书,谢渊却是空手,都只是落在下风,还能对抗。若无天书,孰强孰弱,还是两说。”
“而且你们看,谢渊明显比刚开始游刃有余多了!他一开始还是八分守两分攻,后来出手渐多,现在已经是四六分!
“他竟还在斗法中飞快进境!”
众人定睛一看,发现果然如此。
玉静已经将天书连续翻动起来,显然比之前压力更大。
九天雷劫、泰山压顶、幽冥阴风接踵而至,俱是威力巨大的仙法神通。
但他的手段愈多,威力愈大,谢渊反而应对的愈发游刃有余起来。
识海中,《太清道德真经》不断翻动,记录着谢渊所看到的一切妙法神通。无论是运使法门,还是破解之道,皆以金色文字慢慢浮现,印出新的书页。
万法之源,虽然只是空页,却是道源核心,是天下一切法门藩篱。
越斗越感压力,越斗越是心惊。饶是以玉静的超然,此时也是惊疑不定,忍不住喝问:
“你怎会如此多术法?”
谢渊淡然道:
“若无天书,你所会法门,本远不及我。即使有这天书,你可知这天书本源为何物?”
“是什么?难道……在你之手?”
玉静声音低沉。
天书被打散再聚,玉静也知手中天书绝不是当初真正的天书,不是那世间万法的显化,其中还有核心本源缺失。
若真是完整的天书在手,不要说谢渊,便是天道,玉静也可一力抗之。
但就算这样,这本天书也是超越神器、超越仙器的世间本源至宝,层次还要高出轩辕斧一筹,世间绝无凡人能够抵抗。
谢渊能在手持天书的他面前也游刃有余,答案呼之欲出。
谢渊没有回答他,只是将手前伸。他的面前,洁白光线勾勒,浮出一本书册的虚影。
那是他脑海中的《太清道德真经》,此时看来,和玉静手中天书一模一样。
谢渊拿着天书虚影,平静道:
“武技、道术、仙法,你无一样可与我相比。讨伐天道,用不着你,你该去了。”
他将书页哗啦啦翻动,天书在他之手,就如一本普通的书,丝毫没有沉重之感。他声音冰冷的念道:
“呼风唤雨。”
“三昧真火。”
“九霄神雷。”
“泰山压顶。”
“……”
三十三重天震动起来,风雨、真火、雷劫、山峦……道道比之前威力更胜的仙法,劈头盖脸的压向玉静。
玉静双眼中映照出遮天蔽日的仙法,脸色恍惚一瞬,而后举起天书,掐诀抵御。
轰隆隆——
震天动地的声音响彻整座通天塔,云雾弥漫天地,什么也看不见。
直待动静散去,云雾中缓缓浮现身着道袍的高瘦身影。他托着天书,兀自站立。
玉静看着谢渊,眼神无比复杂,喃喃道:
“昭昭天意,竟是如此。
“既然这样,谢渊,你便拿着天书,定要将此天拨乱反正。”
谢渊声音平静道:
“自不需你操心。你便去阴曹地府报道,好生悔过。”
玉静闻言,露出微笑:
“阴曹地府还收不得贫道!贫道力伐苍天,所作所为,并不后悔。”
他袍袖一拢,打了个稽首,而后身影忽然消散,化作一团清气,飘向云间。
眼看那团清气要被天穹吸走,谢渊手一抓,将其截留,注入天书之间。
他手一招,将天书石板拿来,和自己身前的虚影结合。
刹那间天书震动,玄妙自生。
《太清道德真经》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