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地方,跟着唐燕捷来到霹雳-8的研制组。
负责带头的组长,是从空空D弹院过来的陈一简。
看到李暮之后。
他立刻眼睛一亮,走上前道:
“李顾问,您终于回来了啊!”
陈一简望着李暮,目光满是敬佩。
在一开始得知是李暮领头做D弹设计。
他其实不太信任的。
毕竟D弹设计要是这么简单,他们空空D弹研究院,也不会这么久才刚刚能把霹雳-1拿出来。
可李暮用事实给了他十分响亮的一巴掌。
他不仅能。
而且一写,还是5份!
这么多的D弹设计。
哪怕他们空空D弹院,都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搞出来。
但李暮只用了15天!
这个速度,只能用匪夷所思来形容。
“看来陈教授遇到了不小的麻烦啊,那我们就不寒暄了,直接开始吧。”李暮道。
闻言,陈一简立刻从会议室的台上走了下来,将位置交给李暮。
他们在看完霹雳-8的初步方案之后,确实有很多的问题。
设计原理很简单,就是采用红外导引头,通过探测目标发动机的热辐射进行追踪。
气动布局是鸭式布局和大长细比设计。
设计思路就是三点,高机动性、全向供给能力和抗干扰能力。
这些内容,都还算是比较清晰。
不过涉及到具体怎么做,就有点抓瞎了。
比如红外导引头技术。
夏国目前这这一方面,主要还是依靠老大哥技术援助时留下的遗产。
简单来说,基础有一些,但不多。
听完了问题。
李暮当即开始解答,道:
“这个困难,我们其实可以从6个方面入手解决。”
“首先,我们可以采用新型红外敏感材料,提升探测灵敏度和相应速度。”
“也可以开发多波段红外探测器,增强复杂环境下的目标识别能能力……”
他一一地和众人分析。
从材料改进,到信号处理技术、抗干扰技术、光学系统设计、冷却技术和集成封装技术的升级。
每一个点。
都是足以写满半本笔记的内容。
待他说完之后。
陈一简当即惊叹道:
“原来还可以这样,采用先进的抗干扰算法,确实能有效应对红外诱饵和干扰。”
“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对于减少冷却系统的依赖也很有帮助。”另一位教授接着道。
李暮给得思路,让他们大受启发。
不过问题也不是没有。
先进的抗干扰算法和非制冷红外探测器,他们都没人会搞。
所以李暮很快继续道:
“算法我会让半导体研究所去解决,至于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就由我们来做。”
“其实这个东西的技术不难。”
“我们只需要搞清楚微测辐射热计、热电堆和热释电探测器这三项技术就行了……”
微测辐射热计技术。
其实就是通过探测目标红外辐射引起的温度变化,改变材料电阻。
进而测量红外辐射强度。
而热电堆技术,利用热电效应,将红外辐射转化为温差电动势。
最后的热释电探测器,就是根据热释电材料在温度变化时产生电荷的特性,探测红外辐射。
当然,说起来就是几句话。
真正要做起来,考虑的东西非常多。
比如热电堆。
就涉及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与电路设计、制造工艺和封装技术等。
从对铋-锑(Bi-Sb)和硅-铝(Si-Al)等等材料的获取和加工开始。
全都是难点。
不过李暮显然不能将所有内容掰开揉碎讲给众人听。
毕竟他需要的是具备自主思考和研发能力的人才。
而不是只会听他的话,照着做的“木偶”。
虽说后者单个项目的效率肯定更快。
但肯定不及前者,能够兼顾多个研究项目来的更划算。
……
在霹雳-8这边研制组这边待了3个小时。
李暮喝了一口热水。
便很快转战霹雳-10项目组。
留下被强行灌入大量信息的陈一简等人,呆坐在位置下努力地消化他所说的内容。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陈一简站起来,才算结束。
他开口道:
“既然李顾问已经给我们分析得这么明白了,咱们也要拿出空空D弹院的水平来。”
“这款短程红外制导空空D弹一旦成功,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