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 第462章 四套大型成套设备

第462章 四套大型成套设备(1/5)

    “不用紧张,慢慢说就行。”李暮笑着安慰道。

    他可不是故意“报复”。

    只是觉得对方能在讨论得这么激烈的时候。

    还能分出注意力发现他的到来。

    要么是喜欢走神,要么就还是留有余力。

    而能进雷达研究所的,不可能是一个喜欢走神的人。

    所以必然是后者。

    听到这话。

    张广义慢慢冷静下来,事无巨细地将方才众人讨论的内容都说了一遍。

    主要的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技术基础薄弱的问题。

    声呐系统的核心,是高灵敏度的水听器。

    目前夏国在精密声学传感器领域,几乎完全是依靠曾经老大哥的援助才有一定的建设。

    如今的自主研发能力,还尚未成熟。

    而且若非是因为高性能计算机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进步。

    他们还会面临信号处理能力的问题。

    还有水下通信和电力供应方面。

    部署海底电缆,需要耐腐蚀、抗拉强度高的材料。

    长距离的水下电力传输技术,也还有很大的不足,受到海水电导率影响巨大。

    第二,是海洋环境与工程挑战的问题。

    夏国沿海海域水温条件复杂。

    水温分层、盐度变化和海底地形差异会显著影响声波传播途径,导致信号衰减或失真。

    繁忙的渔业活动和自然噪声,也会淹没潜艇的信号。

    如果没有先进的噪声抑制技术。

    恐怕敌人的原子能潜艇声波信号传过来,他们也探测不到。

    还有就是部署与维护难度巨大。

    夏国目前的海洋测绘能力十分有限,缺乏精确的海底地形图,难以选择最佳传感器布设位置。

    水下设备需长期耐受高压、盐蚀和生物附着,因此对材料学方面也提出了挑战。

    第三,也是最后一个问题。

    在资金和专业人才上,他们也有着很大的问题。

    虽说夏国现在依靠半导体产业和游戏产业,在西方世界赚了不少的钱。

    但十几亿M刀听着很多。

    放到国家建设之中,也就只能砸起一个稍大一些的水花而已。

    而像是靠岸声呐阵列系统这样庞大的工程,没有数亿,甚至是数十亿夏国币的成本,是很难搞得出来的。

    ……

    随着张广义的复述。

    会议室内逐渐变得更加安静了起来。

    只不过不同于之前。

    这份安静之中,隐隐能够听得见每一个人忐忑的,“咚咚咚~”的心跳声。

    一众研究人员看向张广义,心中不由得暗骂:

    “你那么实诚干啥啊!”

    不止是他们。

    就连彭时录和蒋南英,此时也是担忧不已。

    毕竟这些话听起来。

    就差直接说这个靠岸声呐阵列系统不行了。

    要是李暮因此事生气。

    那对于雷达研究所来说,无疑不是一件好事。

    就在所有人都坐立难安的时候。

    李暮忽然“啪啪~”鼓起掌,道:

    “说得不错,看来这几天大家确实花了功夫讨论。”

    听到他的这句话。

    所有人都不由得长松了一口气。

    “李顾问,其实我觉得吧,这里面有很多问题都还是值得商榷的,不一定解决不了。”彭时录道。

    一旁的蒋南英也赶忙道:

    “所长说得没错。”

    “您既然提出来,一定有所计划。”

    “别人解决不了,但您一定有办法!”

    他的语气十分笃定。

    最后的一句话,听着甚至有点得罪人。

    只不过在场的所有人,都不觉得被冒犯。

    毕竟这话确实是事实。

    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

    眼前的这位未必不能解决。

    “两位所长过奖了,我只是有个粗略的初步方案可以试试。能不能搞,要不要搞,还是要等我大家一起讨论后再做决定。”李暮道。

    他并没有因为手握资料。

    就将雷达研究所变成自己的一言堂。

    研究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情。

    而是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他继续道:

    “先来说一说高灵敏度水听器的问题吧。”

    “作为声呐系统的核心组件,它是捕捉极微弱的水下声音的关键。”

    “目前我们的水听器,主要是老大哥曾经援助的MG-10、MG-20等等,说先在灵敏度上……”

    李暮没有着急直入正题。

    而是先分析了一下目前他们在该领域上的发展情况。

    夏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