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东厂、西厂、锦衣卫已经横行乾国数年之久了。
长阳城的百姓都知道,他们就是皇帝的眼线、御用打手,
是出了名的“御三家”。
可是之前,系统对此竟一直未有丝毫表示。
没想到直到今日,竟然来了奖励。
看来,之前“御三家”给予朝臣的压力尚显不足,以后得加大力度才行!
而今日,徐达与周亚夫这两位顶尖帅才的加入,无疑为乾国更加稳操胜券。
徐达,是大明开国功勋第一人。
他率部横跨长江,攻克江阴,为大明在江南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鄱阳湖一战,他协助朱元璋大败陈友谅,威震天下。
随后,他又马不停蹄地攻破平江府,生擒吴王张士诚,为平定南方立下赫赫战功。
而后,他被任命为征虏大将军,统率二十五万大军挥师北伐,
一路势如破竹,直至攻破元大都,将元朝残余势力逐回漠北,彻底结束了元朝在中原的统治。
虽然岭北之战遭遇惨败,但瑕不掩瑜。
徐达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武将,更是一位有智慧的忠臣。
他始终保持谦逊与忠诚,不慕荣华富贵,不结党营私,更不触犯皇权禁忌,实属难得。
后来徐家一门两国公,门庭显赫贯穿整个大明王朝,堪称大明第一世家。
至于周亚夫,素来以治军严明着称于世。
前汉时期,面对北方匈奴的侵扰,文帝派遣周亚夫率军驻守细柳。
文帝为鼓舞士气,亲自前往慰问。
然而,
在灞上与棘门两地,守军一见皇帝车驾便放行无阻。
唯至细柳营前,却被卫兵拦下,即便是得知皇帝亲临也毫不通融。
文帝只得派人持符节通报周亚夫,方得入内。
入营后,文帝车驾被严令不得疾驰,直至抵达中军大帐,
方见周亚夫身着铠甲,手持兵器,以军礼相见。
这要是换了小肚鸡肠的皇帝,周亚夫估计都要被穿小鞋。
然而文帝一向宽容大度。
他见状,非但不怒,反而对周亚夫的严谨治军大加赞赏,称其为真将军。
七国之乱时,周亚夫再显神威。
面对叛军围攻梁国的危局,他并未急于救援,而是采取守势,并派遣精锐部队偷袭叛军粮道。
最终,在短短三个月内,便平定了这场声势浩大的叛乱。
宴会结束后,陈泽将徐达与周亚夫二人都召唤出来。
……
大乾,长阳城内。
各种小道消息传得满天飞。
“哎,你们听说了吗?我那在宫里有点门路的亲戚说,南康郡王的事,惨啊!说是脑袋被整得跟拼图似的,一地都是那个……”
一人压低声音,眼神闪烁。
“得了吧,你那是道听途说。咱们那位陛下,整日里除了美人还是美人,你说他能砸死人我信,但把人头敲成八瓣,我是打死也不信。”
旁边一人不屑地摇头。
“对对对,不信谣,不传谣。我这儿有个绝对靠谱的消息……”
另一人神秘兮兮地凑上前。
“哦?什么什么,快说来听听!”
众人一听,立刻来了精神。
“听说南康郡王的两位王妃,正室侧室,都被东厂的人给送进宫了,啧啧,这进宫以后,嘿嘿嘿……”
说话人故意拖长音,引得众人一阵唏嘘。
“唉,要我说王妃也是没辙,想要保住南康郡王的子嗣,就只有献身这么一个办法。”
有人感慨。
“保?哼,怕是保不住了。”
先前那人冷笑,斜睨了一眼,继续说道:
“怕你不知道,昨天晚上,南康郡王的子嗣因为哀思过重,全都夭折了……”
他话音未落,便有人惊呼出声。
“全没了?”
“嘘!小声点!”
“别特么说了,我可是听说,现在东厂的耳目遍布全城,连官员私下里嘀咕两句皇上的不是,都能被东厂揪出来。你们这样编排皇上,脑袋不要了?”
然而,围坐的百姓们却并未因此收敛,反问道:
“你是当官的,还是你家里有当官的?”
“没有啊。”
“那不就得了。”
如果说百姓中间的氛围还稍显轻松,那朝廷官员中,则是另一番景象。
官员们个个如惊弓之鸟,东厂的阴影笼罩在他们心头,挥之不去。
东厂实在太恐怖了。
不管是南康郡王的书房,还是醉花楼的包厢,甚至是密室,都能被监听到。
他们一个个都被吓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