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一统天下全靠朕自己!系统:笑了 > 第127章 魏帝笑不出来了,宋帝笑了

第127章 魏帝笑不出来了,宋帝笑了(1/2)

    然而,魏帝似乎突然想起了什么,急忙叫住小太监:

    “慢着,这次乾国内乱,有多少士子选择逃往了宋国?”

    小太监闻言,脸色顿时一变。

    逃亡宋国的乾国士子数量,他是知道的。

    这个数字他不能不说,也不敢虚报。

    欺君可是死罪。

    但是真说出来,陛下肯定跳脚,自己也落不得好。

    在内心挣扎了片刻后,他小心翼翼地回答道:

    “回陛下,据探子回报,逃往宋国的乾国士子大约有五千人。”

    魏帝原本微笑的面容瞬间凝固。

    他愤怒地将手中的书信撕得粉碎,怒吼道:“混账!”

    这些乾人什么意思?

    明明大魏离乾国更近,为何这些乾国士子却选择舍近求远,逃往更远的宋国?

    这是看不起我大魏吗?

    那宋国是我大魏的手下败将!

    怎么会这个样子。

    宋国,你真该死。

    还有乾国,你也是!

    ……

    乾国科举改革的事,不仅邻国魏国在紧密关注,其他各国也都在关注。

    毕竟,他们在这其中或多或少也有些收获。

    这些可都是读圣贤书的人才。

    乾国不要,我们可宝贝着呢。

    乾国连胜秦、魏两国之后,各国原本以为乾国要就此崛起,没想到乾帝竟然如此短视。

    虽然看起来武功赫赫,但是其国内状况却乱成一团。

    许多中原人士都预言,乾帝这样搞,那乾国离分崩离析不远了。

    宋国。

    宋帝听闻了乾国的变故后,脸上露出了难以掩饰的喜悦。

    从乾国出走的士子中,大部分都选择了投奔大宋。

    这说明什么?

    我大宋,天下归心!

    尤其是,逃往魏国的士子数量,仅有逃往大宋的五分之一。

    这就更说明了这一点。

    四大强国,亦有差距。

    朝堂之下,大宋百官同样倍感荣焉。

    我们读书人建设的大宋,这么强大,这么繁荣。

    小小乾国竟然不识好歹,让我们读书人无家可归。

    你就等着灭国吧!

    宋帝突然开口说道:

    “众位爱卿,朕御极已二十年,声震中原,南征魏国,如今天下士人都心向我大宋,更有天降的吉祥之兆。”

    “因此,朕有意封禅泰山,各位意下如何?”

    丞相赵朴闻听此言,满脸喜色地回应:

    “陛下圣明!陛下之功绩可比肩太祖太宗。唯有封禅泰山,可以镇服四海,夸示外国。”

    朝堂上随即响起了一片附和之声:

    “陛下圣明!”

    他们读书人最喜欢的就是这些事了。

    皇帝封禅泰山,那自己同样也会跟着青史留名。

    尽管这些功绩,大家也觉得水分有些大。

    但这个时候,谁也不能唱反调。

    虽然打魏国,胜利的名声是花钱买来的。

    虽然中原各国的俯首帖耳,也是用大撒币换的。

    虽然所谓的天降祥瑞,也是花钱从乾国买的。

    但是,你就说是不是吧。

    有钱,就是实力。

    而且,乾国士子纷纷选择我大宋,这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

    封禅泰山,没有任何问题。

    当然,宋帝内心并非毫无顾虑:

    “只是,泰山毕竟位于鲁国境内,我大宋若贸然前往,是否有些不妥……”

    此言一出,朝堂上的大臣们纷纷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鲁国境内?

    那和大宋有什么区别。

    想当初,大宋东征西讨,剪灭数国。

    唯有鲁国得以幸免。

    就因为圣人出自鲁国,圣人后裔孔家嫡脉也扎根在鲁国。

    而宋国,是最敬重读书人的,读书人最尊敬的就是圣人和孔家。

    因此,鲁国得以保留一个泰山郡,以维系其宗庙社稷的传承。

    而孔家也投桃报李,直接辞了在鲁国的官位,跑到了宋国来做官。

    陛下的担心,大家都懂。

    嘴上说说罢了。

    真是既当又立。

    丞相赵朴深谙此道,于是出面宽慰道:

    “陛下,宋鲁两国世代交好,鲁皇亦是对我大宋马首是瞻。”

    “此次陛下驾临鲁国,鲁国百姓有幸瞻仰天颜,不仅是鲁国之幸,更是其百姓的福祉啊!”

    一顿彩虹屁,宋帝听得是心花怒放。

    封禅泰山一事,就这么内定下来了。

    接下来,就是好一顿忙活。

    宋帝做足了功课之后,就开始给自己加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